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柳州文史地>正文

柳宗元的褒与贬

A-A+2015年1月23日11:10新浪柳州评论

  柳宗元是柳州历史上声名最隆的文化名人,世称“柳柳州”。千百年来,柳州这座城市也因柳宗元这个名字而添辉增色,甚至可以说,柳宗元已经成为了柳州的一个文化图腾。但是,长久以来,柳州人所了解的都是柳宗元的光辉生平,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后世之人对于他的评价除了夸赞推许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不同的声音?这些信息,都是大多数柳州人从没有接触到过的。所以,想要更好地了解柳宗元其人,还需要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阐释的眼光。

图片来源:新浪柳州(陶琦/摄)图片来源:新浪柳州(陶琦/摄)

  柳宗元以大力推动古文运动闻名,其诗文亦是清新隽永,时有格言妙论,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又因与韩愈相交至深,世称“韩柳”。不过,与韩愈被公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不同,后人对柳宗元却颇有争议,抑扬褒贬,各具一词。推崇的,认为柳宗元的文章“法度灿然”,诗风“似淡而实美”,可与陶渊明相媲美。贬抑的,则认为柳宗元不论学问道德、性格品行,都无法与韩愈相提并论,其名气有被人为拔高的嫌疑。

  唐顺宗即位后,柳宗元参与了谋夺宦官权力的政治改革,以失败告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于47岁盛年客死异乡。这种具有悲剧性质的政治生涯,大半生局促一隅、在荒陬僻远度过的经历,以及他生来就沉郁偏狭的性格,使得他很难从困境中彻底解脱出来。但另一方面,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士大夫以清节自守的人格理想,又令他追求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境界,故在柳宗元的诗文中,经常会在表达抱负和理想的同时,又不自觉地流露出深沉的哀怨悲愁之态。这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也是他屡遭后人诟病的地方。

  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著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指责柳宗元的诗文好自矜夸,喜欢标榜自己的旷达和洒脱,实际上却经常在一些琐碎事物上斤斤计较,非常在意得失,如果一个人真能豁达地面对人生挫辱,就绝不会有这种表现了。言外之意,是说柳宗元的言行不一,说了却做不到。

  还有人对柳宗元的道德进行攻讦。柳宗元的《送僧浩初序》曰:“退之病余与浮屠游,予与之游者,非必能通其言也。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安闲。”自叙因笃信佛教,与僧侣往来,被好友韩愈指责逃避现实,其实自己本质里就是一个不爱做官,不争强好胜,喜欢山水,淡泊名利的人。清人方浚师在《蕉轩随录》里针对这段话评论说:“吾不知党韦、王时凭藉势权,排挤士类,是不爱官、不争能、不务印组之本心否?古文家动以柳配韩,实千古不平事。”意指柳宗元从地方调入京城之后,为了进入权力核心,投靠韦执谊、王叔文等实权人物,彼此结党,攻击政敌,这怎是一个不爱做官、不争强好胜、不忮不求的人呢?意在讽刺柳宗元的道德虚伪,认为韩柳齐名,实为玷污了韩愈。

  清人王士禛则对柳诗的造诣表示了不屑。其诗著《分甘馀话》云:“东坡谓柳柳州诗在陶彭泽下,韦苏州上。此言误矣。余更其语曰:韦诗在陶彭泽下,柳柳州上。余昔在扬州作《论诗绝句》有云:‘风怀澄澹推韦柳,佳处多从五字求。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意思是说,苏轼曾经评价柳宗元的诗,认为其造诣在陶渊明之下,韦应物之上。王士禛的见解却恰恰相反,认为韦应物的诗应在陶渊明之下,柳宗元之上,甚至还作诗讽刺,说把柳宗元和韦应物并论是不允当的,有失准格。

  话说得最重、也最具分量的,是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其对柳宗元的文章、生平都表示了极大的鄙夷,称柳为“韩门罪人”。意为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只能算是韩愈的门生,其功过人品,更是不值一提,堪为连累师尊声名的“罪人”。欧阳修的这番评价,就连后人也看不下去。清人徐时栋在《烟屿楼笔记》里谈到,欧阳修对柳宗元的负面评价太过了,有褒韩贬柳的倾向。认为韩愈平生交友极慎,不轻易与人推心置腹,能与柳宗元成为知心好友,足见韩愈对柳的推崇。这种褒韩贬柳的做法,就像当年杜甫李白二人相交,杜甫对李白极为推崇,可是后人为了抬高杜甫,却有意抑李之名以尊杜。这种做法,换作是杜甫、韩愈在世,恐怕也不会接受此等谀言。

  当然,也有人对柳宗元持推崇的态度,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苏轼和黄庭坚。不过,苏轼也并非一开始就对柳宗元的诗文和人格全盘接受。《许彦周诗话》曰:“东坡在海外,方盛称柳柳州诗。后尝人得罪入浮,见黎子云秀才说,海外绝无书,适渠家有柳文,东坡日夕玩味。”苏轼是在被贬谪海外期间,书籍匮乏的情况下,熟读柳文集,方才体悟其诗文中的妙处。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也有相关的记载:“东坡在岭海间,最喜读陶渊明、柳子厚二集,谓之‘南迁二友’。”而苏、柳二人的这种思想上的契合,与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身处逆境的经历也是分不开的,正是柳宗元诗文中表达出来的不肯降心辱志的人格精神,才令苏轼大为认同,同时也得到了有着相似经历的黄庭坚的推崇和接受。

  其实关于柳宗元的种种褒贬与夺,都属于历代不同的人之间的主观判断抉择。众人一致称赞夸好,未必就能真正反映出作者的真实水平,出现反对的声音,也未必就能否定作者的真正价值。而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之处——只有在作者与读者拥有足够默契的情况下,双方才能够超越时空,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会心一笑。(陶琦)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