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柳州大概都会记得,30多年前,人民电影院的对面,也就是今天的工贸大厦的位置,是一排带骑楼的国营商店。其中有一家寄售店,夹杂在表店和百货公司的中间,显得很不起眼。这种受人委托寄卖物品的商店,如今已然绝迹,但是在数十年前,却在柳州的老百姓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们在遇到经济困窘、或者家有富余物品无法处理时,就把物品送到商店里委托代为出售,商店从中抽取一定的佣金。这种寄售店,民间称之为“寄卖行”或“委托行”。
寄售店这种金融服务机构,早在唐代就有。唐人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就有关于寄售店的描写,“寻求既切,资用屡空,往往私令侍婢潜卖箧中服玩之物,多托于西市寄附铺侯景先家货卖”。寄卖铺不同于当铺,两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迥然相异。当铺是以货品抵押的方式借贷钱款,在规定的期限内,货主若是不前来赎回货品或者接续当期,就形成了“死当”,当铺有权处置售卖货品。通常来说,当铺并不希望客户死当,而更希望客户不断地接续当期,以此收取利息。
寄售铺则是代客户出售物品,并不直接支付现金给客户。由于寄售店在接收物品时尚无承购对象,何时售出也并无把握,故不承担任何的买卖风险。在接收物品之后,寄售店会给委托人开一张凭条,上书物品的名称和期限,若是在期限内顺利地把物品售出,商店扣除掉一定的佣金,再把钱款交给客户。如果在期限内无法卖出物品,届时原物奉还。当然,为了获取利润,商店也会尽可能地代客户售出物品,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清代中后期,有着水陆交通便利的柳州受东南沿海经济的影响,成为了“桂中商埠”,为适应城市工商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柳州的钱庄、当铺、寄售店等金融机构也更为普及和完善。清末民初之际,大量泊来的洋货经香港、广州涌入柳州,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柳州人对于这些眩人耳目、被斥之为“奇技淫巧”的舶来品,持观望态度。这时候,无须承担经办风险的寄售店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洋货的代理商,等货物售出之后,扣除寄售的佣金及费用,再把本金返还给货主。这种灵活的交易方式,不仅活跃了柳州的本地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柳州的文明进程。
1949年以后,当铺因被视为带有剥削性质而被取消,但在当时,国有银行又没有开展向民众提供信贷的业务,老百姓遇到周转不开的时候,无处拆借。因而,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寄售业务,被保留了下来,收归国有经营。寄售店也不是所有物品都接受委托,体积太大或价值太低的物品,都概不接受。过去没有家电和电子产品,人们委托寄卖的多为衣物,寄售店主要接收有一定成色的皮毛、呢料、哔叽等高档面料的衣物,偶尔也有全新的绸缎被面,其次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比较热销的物品。接收物品时,寄售店会做出相应的评估,然后给出一个价格,若是委托人认可,就按协定的价格销售,届时寄售店抽取一定份额的佣金。若是委托人不认可,寄售也就无法形成。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寄售店是柳州人平衡生活的一处重要场所。除了委托寄售,不少人闲暇时也喜欢到店里逛一逛,看看是否有价廉物美的商品。而有时候,寄售店里的商品甚至比百货公司更为新颖。我有一个朋友,曾于1980年在寄售店里买了一条牛仔裤和一件薄羊毛的格子衬衫,这在当时属于是非常新潮时髦的衣物,无处可买。委托代售的人据说是一个在校的高中学生,因穿着这套获海外亲戚馈赠的衣服而被拒之于校门外,无奈只得忍痛拿到商店寄售。朋友因了这套衣服,还一度成为女生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着实风光了好一阵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个体经济的繁荣,工业化产品的成本越来越低廉,不断萎缩的传统委托寄售业务,也最终被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商品大潮当中。(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