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报讯(记者 龚亮勇 见习记者 林扬)为了避免抢夺营养,果农种植果树后,一般都会定期清除果园里的杂草。为了效果更彻底,一些果农甚至不惜成本喷洒除草剂。
而就在不久前,阳朔县林业局却组织人力,在该县上千亩农民的果园里洒下草种。这又是怎么回事?
记者实地采访发现,这些被种草的果园,几乎都分布在漓江沿岸。为什么种草,答案似乎也呼之欲出了。
花钱往果园里种草
阳朔县兴坪镇水洛村位于漓江边。村里山多地少,为了谋生,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近年来,红火的果市吸引很多村民回村,开垦荒山种上果树。
“在外面打工越来越难”的村民邓田生,从2012年开始在自家的荒山上开出五六亩坡地,种上砂糖桔树苗。“按照今年的果价,一亩砂糖桔可以收入万把块钱。”
这两年,为保证果树生长,他都会用除草剂除草。今年,个头不高的果树已经开始挂果,但在树下却长出了一层细细的草。“这些草,是县里组织人种下的。”邓田生说,种草之初,他也很不理解。
“全村有250亩果园,县里都派人来给种上了草。”水洛村支书曾家新告诉记者,这些果园都是近两三年新开垦出来的。
果园里种草的,不仅水洛村。
距此1个小时车程的阳朔镇高洲村。村民黎水荣位于一片山坡上的20多亩蓝莓园,也被种上了这种草。“今年3月,县里派人来果园里播撒草种,现在已经长出了薄薄的一层。”黎水荣说,他的蓝莓园是2013年开垦出来的。起初,他有些担心,这些草会不会与蓝莓争肥,影响蓝莓的收成。
高洲村支书李大陆告诉记者,水果种植是村里的支柱产业,村里最近两三年新开垦出来的800多亩果园,现在都被种上了这种草。
“这些草是县林业局组织种植的。从3月开始,持续近一个月,一共种下了1800多亩。”阳朔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秦木桂告诉记者,为了种这些草,县里投入了30多万元。
这些“草”能够增产
政府为何花大力气往农民的果园里种草?就不担心遭到农民的激烈反对?
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黄发勋告诉记者,阳朔的柑桔产区地处红壤丘陵地,土壤瘦脊,有机质含量低至1%以下,并不能满足柑桔对土壤的要求。
“在果园里种草,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割草覆盖和压埋草料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黄发勋说,此外,也利于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据试验测定,生草区比清耕区,在夏季树冠下气温要低3-4摄氏度,地表最高温要低13摄氏度。“这给害虫的天敌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利于对柑桔虫害的综合防治。”
不过,“生草法”对于草的品种,有着苛刻的要求,不是什么草都能种的。“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适应性强,生草量大,矮生,浅根性,有利于柑桔病虫的综合防治的种类。”
“在果园里种植的这些草,名叫白三叶草,是专门从江苏省宿迁市采购来的。”黄发勋说,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引自澳大利亚的白花三叶草最适宜长江以南栽培。
“白三叶草根上生有根瘤能固氮,经测定,每亩白三叶草每年可固氮10~13公斤,相当于每亩每年施用尿素22~28公斤,可以减少氮肥投入。此外,白花三叶草侵占性好,成片覆盖后能强烈抑制多种杂草生长,可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省时省钱……”
3月底,白花三叶草撒种就已基本结束。经过月余的生长,如今这1800亩果园里都已长出细细的一层。“县里组织村干部去永福县参观,我们这才知道,这草是好东西。”水洛村支书曾家新告诉记者,一些不在政府播草范围的村民,也开始到处去找白花三叶草种。
主要目的是漓江两岸复绿
据测算,白花三叶草可以改善林果品质,可以使果园增产30%以上。不过,阳朔县有30万亩果园,为何政府那么“偏心”,只在这1800亩果园里种草?
记者观察这些果园,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沿着漓江两岸分布。循着漓江一路走,刚开垦出的果园里,果树并未成势,远远望去,裸露出来的一片片黄土,就像青山丛中一块块“伤疤”。
“播种这批白花三叶草,主要目的是复绿漓江两岸。”阳朔县林业局局长张铭江说,近几年,漓江沿岸的一些村民把原来效益较差的经济林砍去或开荒种植砂糖桔、金桔等果树。村民为了过上好日子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但却无可避免给漓江沿岸制造出一块块难看的“伤疤”。
“这些新开垦出的果园要长到绿树成荫还需要几年,但我们不能等,因为这直接影响漓江两岸风貌,影响游客对漓江的观瞻。”张铭江说。
事实上,在2014年年初,阳朔县政府就成立了漓江沿岸植被保护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县长挂帅。
“设计复绿方案时,有人提议种植速生的桂花树或牧草,但我们考虑,这会影响果树的生长,导致果农的反对。如果没有果农的配合与支持,后期维护就成问题。”阳朔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秦木桂说,经广西林科院和市林业局的专家参与讨论,最后确定复绿植被以白花三叶草为主,“既要生态效益,也要经济效益。”
为了争取到果农的配合,县里在县电视台播放宣传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并组织村干部到永福县的果园参观,了解白花三叶草的经济效益。
“得到果农的理解和支持后,接下来的播种工作就很顺利了。”秦木桂说,复绿工作涉及阳朔镇、兴坪镇、白沙镇、福利镇、普益乡和杨堤乡等6个乡镇,目前播种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预计生长两三个月后,这些三叶草就能覆盖裸露的黄土。
一切为了漓江之美
这个“五一”小长假,漓江上依然游船如织。据统计,来桂林的游客中,每22人中,就有1人是要乘船游览漓江的。
与天赋的奇山、秀水一起组成这条黄金水道的,是两岸青翠的植被和斑斓的色彩。这些,依赖于沿江农民和政府部门多年的付出与努力。
张铭江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漓江流经的县、区就成立了绿化工作站,专门管理两岸绿化。“漓江两岸大多是石山,原本植被就稀少。现在游客游江时所看到的满山吊柏树,就是上世纪80年代政府组织人力爬上山去种植的。”
“要让游客看到两岸形成连片的绿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阳朔县绿化工作站站长诸葛昌荣说,每年五六月是漓江汛期,洪水会淹没两岸和沙洲,导致很多地方被丢荒,沙石裸露。此外,沿江农民因为交通不便,建房时大多就近取沙,也会给两岸风貌带来很大的影响。
2010年,阳朔县委、县政府开展漓江美化、绿化、花化、果化的“四化”工程,以求营造“一河青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漓江美景。这一工程主要集中在阳朔境内的百里漓江精华段,总投资高达2000万元。
“‘四化’工程涉及69公里的江段,4个乡镇18个村委,一共37个节点。3年来,共种植19个品种30万株树木,面积6000多亩。”诸葛昌荣说。
“维护‘四化’工程的成果,则是个长期的工作。”诸葛昌荣说,目前,站里共有35名护林员,负责沿岸绿化植被的剪枝、补种和清理垃圾。“每年维护,就需开支40万元。”
诸多努力,换来的是今天漓江两岸绿色覆盖沙石,以及黄槐、紫薇、杜鹃在游客眼中的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