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长远之策还是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等,早些减少医院通过重复检查、开大处方等过度医疗行为来谋利的冲动,才能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真有那么难?
2010年,原卫生部曾经下发《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同级医疗机构之间要于2010年底实现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这项改革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改进医疗服务,促进合理检查和合理诊疗,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但为什么仅局限于同级医疗机构呢?这也许是因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存在差异。其实,在全国范围内,单单就广东而言,医疗卫生发展就极不均衡,同级医疗机构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不过在广东,一些二级医院的某些检验或检查水平却可以媲美上级医院,此时,这些检验或检查是否可以相互认定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医疗机构的实际水平制定区域的互认规定,基于检查手段(机器级别水准)的结果互认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原卫生部要求在稳定性好、质量能够监控和费用较高的检查项目中逐步开展结果互认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是要制定将来发展的目标。
在国外,医学结果基本都是互认的,甚至中国的检查报告都可以作为他们诊断的参考意见。假如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医生判断其是否需要重新检验或检查,完全取决于医生的经验与水平,并不与任何经济收益、任何考核指标挂钩,他们根本不需要从重复检查中获得半毛钱利益。当然,这是建立在医生劳动价值得到科学体现的情况下。
所以,“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将推动我们的医疗改革,于医生、于患者都有利!虽然在行政上,这项制度的实行并不难,但是其所要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蕃篱也不少。难就难在医学的不确定性和法律的严谨性。因此,必须建立一系列刚性的行政管理办法,并且是既不违反医学常理和法理,还具有法律保障。具体来说,我认为应该马上着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尽快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如今,标准已经有了,如何控制也有了,但是由谁去监管,以保证检验和检查设备的质量呢?目前,几乎所有的临床质量控制中心都没有政府的投入,基本是靠市场运作。二是尽快加强对各地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应该是一个政府主导的部门,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加大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他们的工作能够正常运转。比如建立地区性的信息网络中心,使所有的质量控制指标都在网上运行,并在网上监管,而不是只提口号但不付诸行动,或难以行动。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在政府加强建设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同时,扶持和支持区域性的临床检验中心的建设,发展临床检查中心,比如放射诊断中心和B超检查诊断中心。通过政府办的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和社会办的各种“中心”,这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其质量,同时减少基层医疗机构重复投入、重复建设,以及由于质量不高所造成的诊断水平低、治疗效果差的状况出现,这也是减少过度检查的一个有效办法。
实现检查检验互认不仅是作为控制医疗费用盲目增长的工具,更是政府控制“军备竞赛”的干预手段!政府的干预力度不仅仅在“禁止”,更重要的是在于支持,支持公立医院的基础建设和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回归。
目前,中国的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甚至是犹豫阶段,比如实行药品零加成之前并没有制定很好的政府投入机制、支付制度和监管机制,因此严重地影响了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推行。现在,我们既要把医和药的利益链切断,但也不能把医生的劳动价值系在检查检验创收上,我们应大力推行循证医学和临床路径! (《南方日报》廖新波)
名词解释: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
临床路径,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以便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相关链接
黑龙江省启动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计划
医联体内检查 结果实现互认
近日,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医疗机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广检查结果互认,只要检验检查结果可靠、临床确认不需再次检验检查的项目在全省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间实行同级互认,到2017年,实现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
方案明确,到2015年底,全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其中三级医院3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到2017年底,上述比例分别达到50%、70%。倡导减少或取消门诊输液,减少用药不良反应,运用处方负面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2017年底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医疗机构所有服务项目、药品及价格应在医院醒目位置全部公示,鼓励医疗机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其他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每日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规收费;严肃查处红包、回扣等行为。
此次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将持续三年,到2017年底,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省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指导、督促、推动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各项举措。 (据东北网)
避免重复检查
年内重庆55家医疗单位共享病历
2月12日,记者从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内,16家市级医疗机构和39家公立医院都将接入市级卫生信息平台。这就意味着,市民到这55家医疗单位看病,所有的检查、处方等信息都将记录在电子病历里,并实现共享,不但能够避免重复检查,也能够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同时,有助于医生更好更快地对症施治。
卫生信息化是医改的重点,分为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目前,市级和超过50%的区县已完成平台建设。
“以巫山、渝中为例,他们已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共享。”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市民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后,得了什么病、做了哪些检查、开了哪些药,都会记录在电子病历里。如果该市民第二天又到县人民医院看病,在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医生只要在电脑中输入病人的身份证号和验证码,就会看到这份电子病历。同时,巫山县和渝中区之间也能共享。这样一来,患者可避免重复检查,医生也能了解既往病史,从而更好地用药。
据悉,今年内,16家市级医疗机构和39家公立医院都将接入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所有区县将完成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并逐步将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纳入平台中。届时,居民在任一医疗单位看病,都能共享其电子病历。
(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