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报讯(记者 申艳 文 唐寅 摄)
◆姓名:唐祖林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15年3月13日(农历)
◆身高:1.53米
◆体重:81斤
◆血压:高压110 低压60
◆心率:69次/分钟
◆既往病史:无
◆长寿之道:勤劳一辈子;有家族长寿史;爱喝油茶和米酒,爱吃米粉和粽子;脾气好,热心,助人为乐。
灌阳县新街镇邓家村有位百岁老奶奶,名叫唐祖林。她爱好画画,所画的动植物极具古风韵味,是木匠石匠雕刻活儿临摹的范本;她还会纺花织布,针线活更是不在话下;她还是一名赤脚医生,掌握众多草药方子,登门求医的村民络绎不绝;她喜欢清静的山林生活,曾在深山住了20多年;她爱吃粽子,嘴馋的时候,谁也阻止不了她溜出门买东西吃……
宁静的村屯 慈祥的老人
唐祖林的家位于灌阳县新街镇邓家村邓家屯。屯里房屋密集,大多房屋都是紧挨着,屋前的巷道也比较窄,村民坐在自家门口就能跟对面或者隔壁的邻居聊天。
老人跟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儿子就住在隔壁,一家人经常亲热地坐在一起吃饭聊天。
唐祖林的女婿叫邓家贵,75岁,是名朴实的农家汉子;女儿叫李祖娇,73岁,一个善良而又本分的女人,长得像极了母亲。老人年过百岁,仍然比较富态。当老人提及自己年轻时的样貌,她便会深情地望着女儿,布满皱纹的手会情不自禁在女儿脸上摩挲,说自己以前也是这么胖胖的,脸也是这么圆圆的,也是这么好看。老人的言行逗乐了大家,也让女儿羞红了脸。
女儿女婿家境一般,在老房子后面砌了一栋两层楼的新房,中间是相通的。进门是客厅,光线有些昏暗,客厅角落是厨房,新房的几间房是卧室。其中一间就是老人的卧房。卧房里有一个大衣柜、一张桌子、一张架子床,床上挂着蚊帐,垫被和被子都很厚。虽然上面堆着一些衣物,可都叠得整整齐齐。老人房屋看起来有些拥挤,好在床铺对面就是一扇窗,使得里面光线充足、空气清爽。女儿女婿的房间在老人的隔壁,他们进出要经过老人的房间,这样安排也是为了照看老人。
有名的女画家 画公鸡栩栩如生
李祖娇说,母亲是方圆一带有名的女画家,虽然已过百岁,但还是能画画。
说完,唐祖林接过记者的采访本和签字笔,在大家的注视下画起画来。虽然拿的是支签字笔,可姿势却是拿毛笔的姿势,手有些抖,画出的线条却苍劲有力。老人画的是一只大公鸡,先勾勒出了两个一大一小的弧形线条,是公鸡的头和颈部。因为采访本大小有限,只够画出公鸡的头部和颈部。记者注意到,老人在画公鸡的鸡冠时笔画非常连贯,一笔画出了呈3个山峰状的鸡冠;在画颈下的肉坠时,同样是笔画连贯,一笔将饱满的肉坠展现出来。随后,老人又画出了公鸡的喙和眼睛。虽然笔画不多,可层次丰富,使得公鸡头部的精气神一览无遗。
老人画画可不只是画着好玩的。邓家贵向记者介绍,岳母画画是自学的,她小时候在村里见到一些木匠和石匠画画,他们画好之后,再跟着画纸,在木头和石头上把图像雕刻出来。这让唐祖林很感兴趣,之后自己也拿笔去学着画,渐渐地越画越好。因为老人所画的动植物极具古风韵味,而这样的画风正是木匠雕刻家具和石匠雕刻石碑所需要的,便得到了村里那些木匠和石匠的认可。老人擅长画龙凤、牡丹,看家本领是画“飞火团莲”、“寒鹊站梅”和“蜻蜓点水”。
邓家贵记得,在解放后的三四十年里,各家各户做家具都喜欢在上面雕龙画凤,所以经常有一些木匠和石匠上门请老人帮他们画画,老人总是乐此不疲。
纺花织布的高手 织的腰带很抢手
唐祖林不只会画画,还是纺花织布的高手。如果说画画只是她的兴趣爱好,那纺花织布就是她谋生的一种手段。在她百年的岁月当中,她几乎大多时间都在纺花织布。
“我现在不织布了,我眼睛没以前看得清楚了。”在记者见到唐祖林的时候,她一直跟记者重复这句话,也跟她身旁的女儿重复这句话。李祖娇解释说,老人误以为记者上门是找她织布的,在老人九十五六岁之前,登门请老人织布的人仍然很多,不仅本村的人,连乡里其他村的人也慕名而来。
在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屯里,百岁老人已经上升为福寿、健康和吉祥的象征。谁家有小孩出生了,孩子的家人就会拿着纱线上门请求唐祖林帮忙织腰带。背着孩子外出或者在家里活动时,腰带用来把孩子绑在大人身上。在村民看来,百岁老人织出来的腰带,能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将来也会大有出息。对此,善良的唐祖林从不拒绝。
在老人90岁之前,她经常织些腰带趁着圩日拿出去卖,最早的时候是为了生计,后来纯粹是想满足村民们的需要。老人所织的腰带除了拿来卖,也有拿来送人的。收到老人送来的亲手织的腰带,亲朋好友都很高兴,有些腰带还会传一两代。
唐祖林有个曾外孙还在襁褓当中,使用的腰带就是老人亲手织的,由蓝白相间纱线纺织而成,宽约10厘米,长约3米。老人把腰带拿在手上,指着上面的图案介绍说,这是桂花、莲花、青蛙、蝴蝶……腰带上的蓝白纱线在交集中形成了多种图案。
老人擅长纺花织布,其他针线活自然不在话下。在当地,每当有人去世,入土之前都会穿上“寿衣”、“寿帽”和“寿鞋”,对那一套衣物的做法,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只有村里的老人才懂,唐祖林就是其中之一,再加上她针线活好,所以村里谁家有缝制需要的时候,她就变得责无旁贷。
帮儿子守果园 居住深山20年
解放前,唐祖林和丈夫的生活非常贫困,靠帮地主家做工维持生计。虽然日子过得苦,可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从不吵架。在李祖娇的印象中,爸妈的脾气都很好,从没打骂过她和弟弟。那时候,父母干活总是一起出门,一起回来。那些活,无论是地里的,还是田里的,两人都一起做。回到家后,母亲洗菜做饭,父亲就帮忙烧火;饭后,母亲收拾桌子和打扫卫生,父亲就去洗碗。两人做事的默契程度非常高。1972年,父亲去世,母亲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丈夫过世后,唐祖林一人承担了家里的农活,一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李祖娇的孩子出生后,母亲因为要帮忙带孩子,才逐渐远离了农活,一门心思扑在带孩子上,不只带孩子,她还负责家里所有的家务,空闲时间就在屋前屋后种蔬菜。
1982年,唐祖林的儿子承包了一个果林,在深山里面,离村子有4公里远。每当果子成熟的季节,都需要有人去守果园。家里的劳动力不多,地里农活又多,唐祖林就主动提出由她去守。她带着米、菜和油盐就进了山,四五天才能回来一次,拿了食物又要进山。后来,孩子们没有那么忙的时候,提出要替换老人守果林。可老人已经迷上了山里的生活,说山里的山泉水很好喝,空气好,还很清净。老人一边守果林,一边种蔬菜,一天下来也不闷。在孙子大一点的时候,她干脆把孙子也带进山里,兼顾照看的责任。看守果园这个活,老人做了20多年。
老人勤劳了一辈子,总是闲不住。为了让老人收手,家人做了她好久的思想工作,讲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一是考虑到她的健康问题,举例说某个老人下地干活,一不小心摔一跤,结果卧床不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另外,一个90多岁的老人还下地干活,总会有人说闲话,说老人的子女不孝顺。虽然不出门干活了,老人就在家纺花织布,直到后来视力下降才完全“退休”。
爱喝油茶爱喝酒 热情助人名远扬
现在,唐祖林老人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一日三餐家人都照着老人的爱好弄给她吃,她爱喝油茶爱吃米粉,早餐中餐都是油茶和米粉,晚上是半碗米饭和米粉。
老人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喝米酒,据说这个习惯是她小时候跟父亲学的,天天晚餐都要喝半斤到一斤,后来又爱上喝啤酒。老人70多岁后,家人有意减少了她的酒量,每餐只给她喝二三两。酒量减少后,老人的饭量增加了一些,不像以前喝一斤米酒的时候,基本是不吃米饭的。
唐祖林还特别爱吃粽子。在农村的家庭里,粽子是各家各户常备的食物,每个家庭一般三四天就要做一次粽子,如果家里忘了做,老人就会“偷偷”跑出去买。她走路都不利索,家人担心她摔倒,可是劝都劝不到。
说到岳母长寿的原因,邓家贵认为家族基因是一个原因。唐祖林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两个哥哥分别活了80多岁和90多岁,两个弟弟,一个活了80多岁,还有一个还在世,已经86岁了。
另一个长寿的原因,邓家贵认为是岳母人好。邓家贵告诉记者,唐祖林的人好在乡里是有名的,她年轻时候是个赤脚医生,擅长用草药,附近的村民有些什么病都来找她帮治疗,都是免费的,她会把脉,诊断出病情后就进山找草药。老人最擅长的是治疗跌打扭伤、拉肚子、水肿、肺炎,以及一些妇科疾病,她所掌握的草药方子很管用,基本都能药到病除,使得她的名声越来越响,登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
“好人长命!”这是邓家贵对岳母长寿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