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蛳山遗址是2001年国家公布的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南宁市第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邕宁区蒲庙镇新新村九碗坡,邕江支流八尺江与清水泉交汇处的三角嘴南端的顶蛳山,三面环水,呈半岛状。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广西目前保存最好、出土遗物多、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遗址发现于1994年,1997年~1999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在原邕宁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对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发掘面积1050平方米,发现了房屋建筑的柱洞和数量众多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片)、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史前人类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人类食用后遗弃的水、陆生动物遗骸,经专家确认,这是一处典型的内河流域淡水性贝丘遗址。
考古专家认为顶蛳山遗址不仅遗物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年代早、延续时间长,文化发展演变脉络清晰,是广西乃至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之一。同时大量层位关系清楚的陶、石、骨、蚌等遗物的发现和陶器复原的成功,为确立广西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条件。大量动物骨骼的发现和研究,对各文化层的科学采样的分析,对了解和复原当时的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顶蛳山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我们认识广西地区史前文化的特征和内涵,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序列,确立广西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广西在华南与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研究史前时期广西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和人与自然环境间的互动关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