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7月20日电(记者张周来、欧甸丘)国务院日前批复,原则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珠江-西江流域为依托的区域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华南区域协调发展迎来难得契机,南方对外开放发展再添战略新支点。
为粤桂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南岭之南,广东与广西的天然联系在于珠江-西江这一江河纽带。据去年广西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广西每年有450多万人次在广东务工;2001年以来广东企业和客商在广西投资累计到位资金已达7800亿元,广西与珠三角等东部地区的互动融合、开放发展势不可挡。
作为珠江干流的西江起源于云贵,横跨两广,汇于港澳,两广一衣带水,珠江-西江成为华南水运大动脉。2008年10月以来广西首先持续投入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进而提出“双核驱动”战略加快向东部先进生产力靠拢,建设西江经济带。
从区域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来看,以江河流域为依托是不二选择。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两广即开始对西江进行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又掀起新的合作高潮。此次《规划》获批,将推动广东加大“双转移”力度和粤东西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也将推动广西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战略支点。
近年来广东广西已将双方的合作提升到两广经济一体化的新高度并全力推进,《规划》获批为此注入新动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表示,两广存在现实发展阶段和水平差异,又在资源、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各有所长,在交通设施、产业布局、贸易服务、生态建设等方面一体化共同发展大有文章可做。
再筑南方开放发展战略新支点
站在梧州市郊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上,只见满载煤炭、水泥等物资的货船鱼贯而下,这个枢纽的双线船闸早已超负荷运行,新的三四线船闸即将竣工,流域上下江河经济的强劲脉动清晰可感。
从促进区域发展全局角度考虑,珠江-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发展有其内在客观基础,也有外在的迫切要求,更有现实的良好机遇。
“滇黔桂等地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的矿产、能源、建材来源地,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已成重要腹地;而珠三角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阵痛,流域内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凭借区位、政策、成本、市场等优势,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广西社科院研究员粟庆品说。
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事关国家改革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首先它所处的区位是独一无二的:它位于珠三角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之间,是流域内天然的合作桥梁和纽带;放大来说,它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大区域合作中也有相当独特的位置和作用。”梧州市市长朱学庆说。
这也是我国首个直接联系东西部地区的跨省区、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规划。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认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不仅在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层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紧密对接东盟等重点领域合作,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打造国际竞争合作的新高地。
南方“新增长极”建设任重道远
广西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已全面启动,计划总投资超过6300亿元;南宁至横贯东西的南(宁)广(州)高铁大动脉正进行最后冲刺,预计今年底全线开通;两广交界地带共建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目前已吸引近40家企业进驻,将打造两广经济一体化的先行区和新平台……
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基础项目开建或竣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新蓝图已然展开。不过,《规划》中提出要“形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新增长极”目标,要实现起来任务艰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流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领域如何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备受关注。
“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水路枢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两广地区农村地区较多,贫富悬殊较大,需要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完善民生公共服务。”……不少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规划》设计的内容体现了诸多共识:涉及利益格局再造,不仅两广之间,同一省份的各市之间,都应该敢于打破利益藩篱;绝不能将发达地区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的西江中上游去等等。
近年来珠江-西江上游地区也反复呼吁共同探索建立沿江流域生态和环境补偿机制。广东省云浮市委书记黄强认为,重点要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引导受益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给予必要的扶持,以实现流域内共同发展,利益共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