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领域发展“海阔天空”】
猪倌也来开超市
猪肉、鸡肉、鸡蛋、青菜……在容县的全民鲜风食品连锁直销公司,记者看到不少顾客正在选购产品,“这里都是我们公司的产品,人家都说农超对接,我这是直接从基地到超市了。”广西平原农牧集团董事长申仁全笑着告诉记者,这是该公司打造综合农业模式迈出的重要一步。
来到容县罗江镇竹良村的基地,占地2000亩的蔬菜大棚内苦麦菜、芥菜、油菜、白菜长得肥嫩翠绿,走近都能闻到一股股菜香。“原来是因为猪粪产生的沼液多才开始种菜,如今是因为菜地需要肥料而打算养猪了。”蔬菜基地负责人申南宽告诉记者,由于蔬菜全部施用沼渣、沼液,深受市场青睐,产品供不应求,计划明年扩大到2000亩,为此需新建养猪场来供应肥料。“让农业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申仁全解释说,综合农业是一个新概念,将结合生物农业、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优点的农业系统,尽可能通过生物方法,用有机质的再循环维持土壤肥力,通过耕作和生物技术综合控制病虫草害,避免环境与农产品受污染。今后,该公司的运作模式将以此为标准,尽量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
农机反哺种田业
在福绵区福绵镇上地村,一个大大的玻璃温室内,许多架子上放着一个个托盘,嫩嫩的禾苗从泥土探出头来,它们是通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省秧田,省种,省工。”明景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丘冠军告诉记者,这里是该合作社一期项目工厂化育秧中心的其中一个“车间”,利用机械化生产线播种,采用温室集中培育的大规模育秧新方式,成本比大田育秧降低20%以上,而且育秧时间短、根粗苗壮、秧苗生长整齐,便于机插,机插后产量还可提高10%。据了解,该中心早晚造育秧可供机插面积10000亩,今年早造已接“订单”客户育秧机插面积600亩。为充分利用玻璃大棚开发生产各种蔬菜和苗木,该中心目前已开始生产黄豆芽、绿豆芽、兰豆苗和玉米苗。“真快,20分钟可耕完一亩地了!”在水岭村示范基地春耕现场,容县种粮大户陈启宏边看边不住点头。“用机械种田不仅轻松,而且可以减少因手工操作过程中的粮食损失,节本增效。”玉林市农机局局长程华安告诉记者,农机合作社始终是在为种植业服务,而该合作社的创新之举有利于推动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减少因手工操作过程中的粮食损失,节本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推广精密度施肥技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引进推广粮食烘干设备,减少因天气造成的粮食损失,更是实现粮食生产增产增收的新利器。
荒地变成“聚宝盆”
在兴业县山心镇要古村一个叫山猪岭的地方,村民覃祖怀指着几张不起眼的池塘告诉记者,“那就是我的聚宝盆。”覃祖怀说这里原来是丢荒了两三年的山冲地,后来改造成田螺地养田螺,每亩能有一两万元的收入。据介绍,只要经过挖深填高两道简单的工序,就可把田地改造好用来养田螺,一是将田地挖到一米左右的深度,利于田螺过冬;二是将田埂加高加宽,防止田螺逃走。
“只要第一年放一次种,以后每年都有田螺收了。”覃祖怀说,田螺生长速度快和繁殖能力强的特点人尽皆知,一般的田边、河道、水渠都可轻易地见到它们的身影,因此养殖田螺也相比其他动物要简单得多。据了解,养殖田螺每年每亩约可收获1500~2000公斤,按每公斤2.5元的价格计算,每亩的收入为15000~20000元。另外,田螺也和蛇等动物一样会冬眠,一年只有9个月的喂养期。帮工的杨嫂说:“养田螺挺轻松的,只需三天喂一次,半个月消毒一次即可,饲养、护理都挺简单的。”因此,即使平时只有她一个人管理近40亩田螺地,也丝毫不影响她回家干农活、做家务。 “这是个创举啊。”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江新华说,这样的方式既没有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又可创造经济效益,最重要的还是盘活和肥沃了荒废的田地,为将来的农业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记者禤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