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蕾杜鹃)昨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在西安闭幕。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等。
“单独两孩”同样享受免费孕前检查
决议同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省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陈昭介绍,至此,我省已完成了启动“单独两孩”政策的省内法定程序,将在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之后,我省的“单独两孩”政策便可立即实施。陈昭表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工作要放松。省卫计委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
据悉,“单独家庭生育两孩”仍需要申请审批,程序与目前《陕西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符合“两孩生育”政策的其他人群程序一样,且同样可享受免费孕前检查。
据省卫计委预测,“单独二孩”政策一旦实施,我省的卫生和计生服务部门,首先要应对的是高龄孕产妇的安全妊娠、分娩问题。为此省卫计委已在着手准备,如继续免费为我省20至49岁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做好健康检查,做好免费再生育技术服务,如取出宫内节育器和避孕药具等相关技术服务。此外,我省还将重点建设50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政府将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必要经费
另外,《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有关部门发现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立即予以记录、收集有关实物,并在15日内通报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县级以上文化主管部门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现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13种情形可生育两孩
1.第一胎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父母可以再生育的;
2.患不孕(育)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一个子女后病愈怀孕的;
3.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4.夫妻双方均为在全国一千万人口以下少数民族的;
5.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的;
6.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抢险救灾、见义勇为致残丧失正常劳动能力的人员,烈士的独生子女;
7.再婚夫妻一方再婚前已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8.再婚夫妻一方再婚前合法生育两个子女后丧偶,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9.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新组合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且该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父母可以再生育的;
10.夫妻双方是农村户口,只有一个女孩的;
11.夫妻双方是农村户口,男到独女户或者双女户家结婚落户的;
12.夫妻双方是农村户口,夫妻一方属非遗传性残疾,失去正常劳动能力的;
13.夫妻双方是农村户口,居住在人口稀少高寒山区的。
今后将增加第14项可再生育条件: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且该夫妻只有一个子女的,可再生育第二个孩子。
80后两孩母亲有压力但觉得值
孩子有个伴 老来也热闹
1980年出生的孟丽与大她4岁的爱人2004年结婚。当时他们刚从农村来到西安,没房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事业。“他是蓝田人,我是兴平人,都是自己在西安打拼。”孟丽说,那时候别说生两个孩子,就算是一个孩子,两口子也觉得难承担。
2008年底,他们双喜盈门: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大女儿钱柳伊出生。孟丽说,那个时候他们根本没想过再要一个孩子。
“让我们动了再要个孩子的念头是因为公公生了一场病。”两家人都因此而忙乱,“可以说是左支右绌。”那时候他们两口子有了这个念头。“到时候孩子一个人,遇到什么难事、大事,要独立承担,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太艰难了。”
2013年10月,二女儿钱兴伊出生。一开始,刚懂事的钱柳伊挺抗拒。“但我现在挺喜欢妹妹。不过她太小了,我想她快点长大就好了,我在家也有小伙伴了,就能带她一起玩。”钱柳伊边说话,还不时逗逗妈妈怀里的妹妹。
“其实她出生后我们有点后悔。”孟丽说,两口子的事业都还在起步阶段,两个孩子的花费带来的压力还是很明显的。“生老大的时候在西安,怀孕加生产,只花了7000多元;老二在兴平生的,却花了13000多元。老大现在上幼儿园,每个月单学费餐费就要1400元,两门兴趣班一学期还要额外各交400元,加上其他花费,每个月差不多得2300元;老二虽然是母乳搭配奶粉,但一个月奶粉钱也得一千三四,白天还用的尿布,只晚上用尿不湿,反正所有费用一个月下来得2500元。”孟丽说,这还多亏婆婆帮忙,不然就她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两个孩子,“现在一个稍微受过训练的月嫂就要5000多元/月,就算是个只管做饭的保姆,也得2600元。”
虽然压力很大,但孟丽说,一看到两个孩子,就觉得一切都值。“还是要两个孩子好。不光她们彼此有伴,将来自己老了,家里也更温馨热闹些。就算一个去海阔天空地闯,起码还能留一个在身边。”
本报记者 杨昊霆
50后母亲谈儿女双全
俩娃更懂事 知道关心人
“我们要二胎的初衷,跟我爱人的职业有很大关系。”1957年出生的商洛人王女士嫁给了一位医生,育有一儿一女。
王女士与1956年出生的爱人屈大夫1984年1月结婚,同年12月迎来了大女儿的新生。“那时候生养孩子花不了几个钱,基本上国家承担很大部分。”
“本来没打算要二胎,当时计划生育抓得很严。”王女士说,但因为丈夫是医生,平日里见多了生老病死、悲离痛别,“尤其那时候很多夫妇有了孩子后都接受了结扎手术,结果一旦有了意外,孩子没了,就成了凄惨的失独家庭。我心里就有了想要二胎的念头。”但因为都在体制内单位工作,他们只能循规蹈矩。
但意外改变了一切。“当时发现大女儿身体有些问题,发展下去可能还比较危险。按当时的政策可以申请生二胎。”1993年,36岁时王女士生下了二儿子。
“没想到,老二生下来不久,老大的情况就开始好转,直至痊愈,所以我们真的是收获了意外的惊喜。”王女士说,高兴过后,问题也就来了——经济负担太重。尽管是双职工,但两人的月薪加起来只能堪堪维持花销。
说起二胎的好处,王女士颇有感触。“虽然跟教育方式不无关系,但我家两个孩子真的比独生子女要懂事。他们从小就互相关心,没有娇惯的毛病,尤其是不自私。”王女士说,“两个孩子从小都被老师夸赞思想品德好,尤其老二,比普通的90后更知道关心他人、与人沟通,懂得换位思考。”
本报记者 杨昊霆
(原标题:符合“单独两孩”政策 想再生一个仍需走审批程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