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社会万象>正文

七旬夫妻十年为40多所学校捐资助学(图)

A-A+2014年3月17日16:00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评论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讯(记者 梁亮 文/摄)在象山区安新南区,有一对看似普通的老夫妻。鲜为人知的是,在过去的十年中,这对老夫妻跑遍了桂林除阳朔之外的所有县,为40多所大中小学送上了捐资助学的温暖。

  他们是76岁的李蔚强和72岁的马桂芬,他们的这些善举,又源于一位更“资深”的老人的心愿……

李蔚强(左二)和马桂芬(左一)参加援建小学的落成仪式。(记者翻拍)李蔚强(左二)和马桂芬(左一)参加援建小学的落成仪式。(记者翻拍)
援建的教学楼落成,李蔚强代表马保之给孩子们送去图书。(记者翻拍)援建的教学楼落成,李蔚强代表马保之给孩子们送去图书。(记者翻拍)

  一位九旬老人的慈善心愿

  听说记者是来采访援建贫困学校的事,两位老人连忙谦虚地说:“我们也没做什么,没什么好报道的。”

  “2002年开始做调研一直到2010年,新加坡支氏基金会援助了广西的64所大中小学,善款达1600多万元,其中过半数资金用在了桂林。很多山沟沟里的贫困学校有了教学楼和宿舍楼,孩子们吃上了有营养的饭菜。我们只是做了协助。2004年,马保之留下遗愿,要连续十年为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的部分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2013年底,我们完成了他的愿望。”十年的操持,李蔚强就这样用寥寥几句话概括完了。

  可知情人都知道,在这十年中,两位老人付出了很多……

  李蔚强说:“我们做这么多事情,都源于马保之老先生的思乡情怀。”

  马保之是马桂芬的堂叔,而他更令人瞩目的身份是马君武的长子、联合国粮农组织派驻利比里亚农林学院任主持人兼院长。正因为父亲与桂林和广西的深厚渊源,从1991年开始,马保之多次带领台湾农业专家到广西考察水稻、甘蔗、水果生产发展情况,并向相关单位写出书面报告,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1999年后,马保之长居桂林,成为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义工”教授,在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当时,马保之为广西的教育条件焦心不已。他联系了相熟的新加坡知名慈善家支显宗,“广西的教育事业很落后,你能不能匀出一点资金给广西?”

  “堂叔当时都90多岁了,而我们两人60多岁,还年轻,所以这个项目的具体操作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身上。”马桂芬说。

  一对老夫妻的十年奔波路

  自从接下任务,李蔚强和马桂芬就没有停止过奔波。

  李蔚强说:“比如,明年要援建学校,今年就要让各县的教育局向基金会递交报告,哪些学校需要建、需要多少资金。我们与市慈善事业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到各学校调研,经核实后,我们再把相关的文本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递交给在美国的基金会董事长支徐放女士。”

  而这,只是李蔚强夫妻俩持续奔波的序幕。

  每一所学校受助的善款在10万元到28万元之间,基金会总是分成三次并按不同比例支付。“教学楼的地基建好了,我们两个就去考察。确定情况后给他们(校方)寄第一笔钱。等楼建到第二层,我们又去看看。整栋楼都建好了、封顶了、装修好了,我们会第三次去并发放第三笔钱。有时候董事长来了,我们就陪他们去学校验收或者代替堂叔(马保之)捐书给孩子。”这样算来,每个学校至少要去4次,不论春夏秋冬。

  记忆中,前往灌阳洞井瑶族自治乡小河江小学的路是最难走的。

  这所小学原来只有一间破破烂烂的平房。得知消息后,时年64岁的李蔚强出发了。

  到了洞井,还要往深山里行驶三四十公里的路程。“那路刚好只够一部车子过去,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树林。”第一次去刚好碰上雨季,路上全是烂泥。走不了多远,车就陷到泥里去了。大家只好下来推车,好不容易过去了可没多远又会陷车。带着满腿烂泥,大家狼狈不堪地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村口。

  说起这个,李蔚强依然忍不住连连摇头:“到村口还要走山路、趟小溪,半个小时后才能到学校。”那时候的学校,只有一间三十多平方米的烂草房子,摆着二三十张桌子就给孩子上课了。“我看着心酸得不行,怎么还有这么艰苦的地方。”

  听校长介绍是有人来帮助他们了,孩子们都高兴地拍起手来。面对孩子们透亮的眼睛,李蔚强暗暗下决心,要尽快把这个学校的教学楼建好。后来,校舍对面的小山坡上建起了两层楼的小洋房,四个教室都配了全新的课桌。“教学楼正式落成那天,我自己也高兴得不得了,拍了很多图片留影。”他笑着说。

  为了保证每一笔钱的支用公开透明,马桂芬特地搞了个账本。“钱的东西说不清楚,要凭单据说话。我收了董事长(支徐放)多少的钱、到银行把美元换成人民币的单据、钱款转给市慈善事业会以后的收条……每一个单据我都保存下来,定期传真给董事长。”十年来,马桂芬经手的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

  此外,马桂芬还对协议的履行情况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建房之前,双方是要签订协议的。而房子建好了,马桂芬总会认真查看合同到底有没有如实履行,“我不喜欢听他们说‘我们这样好、那样好’,我一定要亲眼看清楚到底好不好。”

  新加坡支氏基金会有很多分会,但大家都公认,在李蔚强、马桂芬两位老人的努力下,桂林资金的管理和运作是最好的。

  今年,在两位老人的建议下,基金会又同意每年给予1万美元供2所5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作为午餐补助。

  孩子的笑脸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援助贫困学校仍将是两位老人的生活重心。十年中,李蔚强、马桂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从耳顺走入古稀,他们除了几张嘉许的奖状和满头华发,并没有得到经济上任何回报。然而,他们却认为自己收获了太多太多。

  从前辈身上学到的做人道理,是马桂芬觉得比金钱更珍贵的收获。她说:“堂叔和支显宗先生过世了,没有把遗产留给儿女,这是多高的境界啊。如果不是参与了这些项目,与好心人接触,我可能都学不到他们的优点。”现在,本来脾气有点急的马桂芬已经很少发脾气了,外出吃饭剩下的菜会打包回来,与朋友之间也更加注意欣赏别人的优点。

  “我们去过的好多学校破落得难以想象,有的学校从1949年以后就没有变化过,有的除了几间破烂不堪的平房什么都没有。去年年底,奖学金项目都完成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家拿钱来无私的援助广西的教育事业,我们虽然是辛苦了一点,但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改善了、碗里的饭菜有营养了,整个学校的条件都在变好,这种快乐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两位老人说。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