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7月27日,由合众人寿广西分公司、新浪广西等单位主办“‘1+1=爱’合众助学小记者夏令营”活动在上思县那当乡那当小学举行。来自南宁及其它市区的12个家庭的孩子与当地10名贫困小学生结成对子,一起生活、学习和劳动,融入当地的农村生活。短短四天时间,这里上演一场广西版“变形记”:家长与孩子均表示在这场活动中收获颇丰,部分孩子从思想和行动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 出发前小记者合照
- 城乡孩子结对子
- 小记者们自己绑蚊帐,整理行李
- 孩子们包饺子
- 孩子们体验收稻谷
- 家长们在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
- 新浪老师给孩子们上摄影课
- 新浪老师给孩子们上实验课
- 家访中,孩子们采访营员李华陆。
- 营员李华陆教孩子们生火做饭
- 家长与孩子参加拔河比赛
- 家长座谈会
- 孩子们在晨练
- 结对的孩子在交谈
- 结营仪式,营员宋雨璐和张慧雅获新浪公仔。
-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唱起《感恩的心》。
- 孩子们获结营证书。
- 家长们观赏孩子们的摄影作品
城乡孩子结对子 独立生活促成长
24日上午11点多,参加夏令营的12个家庭、合众助学工作人员和新浪广西的老师们来到那当小学。孩子们在结完对子、交换礼物后,便开始了夏令营的生活。那当小学的黄寿花收到来自广西大学附小的黄晨曦精心准备的大抱枕,便时刻抱着不离身,两人聊天谈心,友谊很快就建立起来。
受到威尔逊台风的影响,学校部分房舍玻璃被刮烂,断水且手机信号微弱。当地老师在前一天特意连夜接好地下井水解决断水问题,撑蚊帐用的竹竿也是到山上砍回来的。新浪广西的李雯老师称:“从清香的竹子气息感受到老师们浓浓的爱意”。
在这里,孩子们过上独立自主、“与世隔绝”的生活:自带碗筷、自己洗漱吃饭、自己洗衣服和收拾床铺;禁止带iPad、手机、游戏机和零食;不管是上厕所还是洗澡,都必需到宿舍楼左侧的教学楼解决。年纪较小的城里孩子吴磊当天就哭着想回家,家长们还集体“谋划”驱车找宾馆洗澡。在合众助教的帮助以及对当地生活的适应之后,这些念头都被一一打消。
日常活动丰富多彩 学习锻炼均不误
孩子在那当乡的每一天,都被排满了丰富的课程和活动:他们每天都早起晨练,白天参加由新浪广西的老师带来的摄影、写作和实践课、学习收稻谷和采竹笋、访问贫困生家庭、到十万大山游泳;晚上包饺子、举办晚会、烧烤、玩集体游戏等等。每个孩子每天都坚持写日记,记录各自的感受和成长。
在新浪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拍摄许多意境优美和富有创意的照片,让很多家长都惊奇不已;以鸡蛋为主题实验课上,他们踊跃参与实验,挖掘强烈的好奇心;在篝火晚会上,孩子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歌舞才艺;在乡村的田地间,孩子们拿起镰刀、卷裤腿、挽袖子干农活,体验一把夏季农忙;他们访问贫困营员李华路的家,对于农村的贫困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外,家长们也在自己的课堂上学习如何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和相处。
共同改变:家长与孩子从“心”发现
在夏令营活动中,家长与孩子都重新发现了对方:孩子们理解了家长的辛劳,家长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孩子身上的品质和独特的闪光点。营员张慧雅几乎24小时不离相机,她时刻都从不同角度拍摄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观察细致入微,情感细腻丰富,初见小小摄影师的天赋,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富有个性的营员谢正源,在老师集体处罚的时候,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受罚,体现了勇敢承担的品质。
闭营仪式中,平日里调皮的魏榆峰主动举手发言:“家长不要做太多的事情,部分小事应该让孩子多做,爸爸妈妈不要太劳累了。”而来自上海的营员姜恩予和他妈妈说:“看到这里条件这么艰苦,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孩子们的这些话语和行动都让家长们深受感动。
为当地孩子拓宽视界 让城市孩子更独立自强
那当小学校长梁新远表示,“举办这次活动是想为当地的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据那当小学语文老师赵镜源介绍,当地小学生多数为瑶族,所处自然条件和家庭条件艰苦,当地教育信息落后且辍学率高,借助搭建对外平台有利于促进当地民族教育的发展。这次结对的贫困孩子单纯善良,成绩都很不错,有一部分甚至来自单亲家庭。
那当小学11岁的学生谭旭山在日记中写道:“我认识了梁海俊和陈统亮,他们是我的哥哥,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帮助更多苦命的孩子。”在梁新远看来,参加结对的那当孩子们比以前更大胆,处事也更大方了。
闭营仪式中,营员们获得合众助学的结业证书,表现优异的孩子得到了特别表扬。同时,老师们展出孩子们的摄影作品,获得最佳作品的张慧雅和宋雨璐均得到新浪的公仔,活动在欢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广西合众助学俱乐部秘书长李朝阳则表示,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预计明年将会举行条件更艰苦的夏令营活动,培养孩子们更加自立、自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