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讯(通讯员 刘明婕)8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并规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2号)的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经企业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另外,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延续和修订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14]5号)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于新办的享受了国家西部大开发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广西区内企业,还可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与甘蔗、桑蚕相关的产业受惠多
该目录广西部分新增32项鼓励类产业,内容涉及农业、矿产、化工、机械制造、计算机、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广西新增“蚕茧丝绸及印染、服装精深加工”及“桑蚕产业资源循环综合利用”2项类别,在整个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唯我独有,显示出我区在该领域的独特优势和雄厚基础。
与此类似的还有甘蔗相关产业。由于广西的甘蔗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因此与甘蔗相关的产业如“甘蔗种植机等中小型农机具研发及制造”、“生物质乙醇制乙烯”、“废糖蜜、蔗渣、蔗叶、滤泥、酒精废液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就成为我区的鼓励类产业。
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大
广西新增的鼓励类产业类别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由于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本目录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包括“石油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及生产”、“工程机械电控系统制造”、“电解金属锰为原料的电器元件、无汞碱锰电池、锂锰电池、不锈钢制品的先进生产技术开发及生产”等方面。
服务业比例则有所提高,涵盖了宽带网络建设及运营、云计算解决方案研发及应用服务、口岸物流设施、医疗机构经营和艺术及技能培训等。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三农”、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小额贷款金融服务也被列入《目录》当中,体现了国家对于这三类群体的政策扶持。
汽车制造和航空产业迎来契机
此次《目录》中除西藏外,西部其他11省(区、市)汽车整车制造项目都进入西部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民用机场运营则涵盖西部所有地区。西部地区的汽车制造和航空产业有望在未来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定位和产业结构也逐渐从原有的能源和资源基地向集能源和制造为一体转变。
附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
1、农作物套种技术与秋冬种技术开发及应用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3、高性能稀土永磁、发光、储氢、催化材料开发及生产
4、低品位难处理铝土矿综合利用
5、高性能铝合金深加工产品技术开发及生产
6、高纯铟及铟基合金材料技术开发及生产
7、锡基合金新材料开发及深加工
8、生物乙醇制乙烯(以粮食为原料的除外)
9、石油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及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10、电解金属锰为原料的电器元件、无汞碱锰电池、锂锰电池、不锈钢制品的先进生产技术开发及生产
11、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加气站成套设备及装置(CNG汽车储气钢瓶、长管玻璃纤维缠绕气瓶、压缩机、高压地下储气井、储气罐、深度脱水装置、脱硫罐、冷凝管、油水分离器等)制造,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成套设备(含LNG储罐)及装置制造
12、甘蔗种植机等中小型农机具研发及制造
13、15吨及以上挖掘机、3吨及以上装载机、电动叉车及3吨及以上内燃叉车,液压压路机、液压摊铺机、平地机,装载机用驱动桥,工程机械用液压元件、液压管路和液压成套设备,工程机械电控系统制造
14、汽车整车制造,专用汽车(不包括普通挂车、自卸车、罐式车、厢式车和仓栅式汽车)制造
15、适用于丘陵和山区的拖拉机及农作物种植、收获等中小型农机具,农村水利、田间道路建设等农用工程机械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
16、蚕茧丝绸及印染、服装精深加工
17、民族工艺品加工生产
18、废糖蜜、蔗渣、蔗叶、滤泥、酒精废液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项目除外)
19、利用木质废弃物生产定向结构板材技术开发及应用
20、桑蚕产业资源循环综合利用
21、农村居民供水工程(包括城市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建设及经营
22、公路旅客运输
23、民用机场运营(与机场运行直接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24、宽带网络建设及运营
25、云计算解决方案研发及应用服务
26、口岸物流设施(物流仓库、堆场、装卸搬运工具、多式联运转运设施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等)建设及经营
27、医疗机构经营
28、艺术及技能培训(音乐、演艺、美术、设计和传统手工艺)
29、服务“三农”、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小额贷款金融服务
30、城市水系淤泥综合利用
31、工业余热、余压、压差、发生气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
32、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及畜禽粪便沼气化处理等环保技术开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