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桂林8月22日电 (杨陈李果)一场颇具中国秦代古风的“天下第一陡”开闸起航仪式22日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千年古灵渠举行。万名中外宾客见证了这一盛况,并在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倡议书上签名,期盼“申遗”成功。
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的灵渠,是秦始皇时期为加快统一岭南而开凿的一条重要运河。其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联结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沟通南北水路运输的要道,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积极作用。
如今,尽管灵渠作为水上通道的功能已逐渐减弱,但其依旧发挥着农田灌溉、排洪泄洪等作用。为了让后人铭记先辈智慧结晶,进一步保护这项22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各方正在积极制定保护计划。
2014年3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渠保护办法》正式实施,将灵渠水利工程文物本体及其各类伴生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纳入保护范围,并安排了专项保护资金。
桂林灵渠风景区总经理任仲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景区致力于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灵渠进行修缮、保护,重新修复开通北渠并恢复航运。目前,景区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在筹备申报中国国家5A级景区。
据了解,灵渠已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与国内其余4个项目进行角逐,争取尽快获得推荐资格。
在当天举行的开闸仪式上,中外宾客还参与了“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万人签名活动。
今年88岁高龄的文贞芝在灵渠边上成长,不仅对古今赞美灵渠的名篇娓娓道来,还自己创作30余首诗词。老人说,“灵渠是兴安的魂,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好的东西要大家。”平日里,文贞芝也到景区担任义务导游,讲解灵渠历史。“希望将来申遗成功,全世界都关注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