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这位伟人对中国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一个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富有勇气的改革家”“一个新的中国的梦想家”……在中国大地上,他以如椽巨笔,擘画前无古人的伟业;以胆识胸襟,推动国家民族的前行,将社会主义中国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8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这样评价这位世纪伟人。
而在桂林人的心里,对于这位伟人似乎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上世纪70、80年代,邓小平曾两次来到桂林,提出要保护漓江、治理污染。他的那句“为了发展生产,如果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那是功不抵过啊!”犹如警钟,至今在桂林人耳边长鸣。他的远见卓识和那份浓浓的漓江情,让桂林人永远铭记在心。
时值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那段历史,再一次深情缅怀这位老人对桂林环保事业的关怀,对桂林山水的深情厚爱。
小平同志两次到桂心系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则是桂林山水的灵魂。
漓江,桂林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华南第一峰——— 越城岭上的猫儿山,流经桂林市区,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因江水清幽透澈,又在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蜿蜒流淌,故而形成了桂林举世无双的山水浑然一体的景观组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成为描绘桂林山水的千古绝唱。
如今的漓江,它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早已超越了一条河流本身。它不仅是桂林山水之魂,更是世界瞩目的一张“中国名片”。然而,漓江之所以有今天这般清澈秀美,得益于多年来桂林人对漓江环境的科学保护。而科学保护这一高瞻远瞩的理念离不开一位老人四十多年前的殷殷嘱托。他,就是邓小平。
第一次来桂林,痛心漓江受污染
说起邓小平与漓江的渊源,还得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全国各地都处在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中,桂林的工业也快速发展起来,漓江两岸甚至一些知名风景区建起了很多工厂,城市人口也随之急剧增加,但环境保护工作被严重忽视,工业烟尘直接向空中排放、污水随意排入漓江、垃圾胡乱向漓江倾倒已经成为普遍而严重的问题,环境污染已经变得日益突出。发展工业的同时缺失环保意识,导致山水之城的天空不再纯净,原本清澈见底的漓江水变得浑浊。
1973年,就在桂林正式确定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桂林。曾两次接待过邓小平的原市政协副主席马勇这样回忆邓小平第一次来桂林的情景:
那次,邓小平陪同特鲁多一行游览芦笛岩。岩洞里石钟乳琳琅满目,邓小平边看边听讲解,脸上不时露出微笑。可是,洞外却是另一番情景:芳莲岭下的芳莲池漂浮着杂物,远处桂林钢厂的烟囱不断冒出滚滚黄烟。邓小平的眉头顿时皱起来了。
第二天,乘船游览漓江。江岸青山叠翠,江中倒影如画。但江中的污染流,像一条细长的黑色带子,绵延漂浮在碧水之上。游览结束后回到桂林,邓小平听取了地方领导同志做的工作汇报。随后他来到解放桥一带,观察漓江受污染的情况。当他亲眼看到有几处污水口正在向漓江排放污水时,心情很沉重。他语重心长地对随同的地方领导人说:“桂林风景世界驰名,保护好桂林山水不受污染,是桂林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论是发展工农业也好,搞城市建设也好,都不要忘记这一点。如果你们为了发展生产,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是功大于过呢,还是过大于功?搞不好,会功不抵过啊!”
邓小平的一席话给桂林敲响了警钟。按照他的指示,自治区和桂林市组织人员对漓江和其他风景区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提出整治方案。还把外宾对漓江污染和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议整理成册,呈送邓小平。他看了汇报材料后,批示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办理。后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漓江治理和桂林环境保护,并下发了有关文件,推动了保护桂林山水自然环境的工作。
“桂林今天能够在治理漓江和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受到广泛好评,是与小平同志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分不开的。”马勇在回忆文章中感慨地说。
第二次到桂林,喜赞漓江水变清
邓小平第二次到桂林,是在1986年1月。当时邓小平一家在王震同志的陪同下,途经桂林前往四川故乡。那一次,他再次乘船游览了漓江。
马勇在《邓小平同志两次访问桂林散记》一文中回忆道:邓小平第二次来桂林虽然已是82岁高龄,但他精力充沛。当他再次坐上游船游览漓江时,多次谈及漓江的治理和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他说:“1973年,我来桂林的时候,漓江的水比现在大,当时我看到有一条黑色的水带。不知漓江污染的问题解决了没有?”陪同的地方有关负责人汇报说,广西和桂林很重视小平同志的意见和游客的反映,为保护环境,治理漓江,一批有污染的工厂和车间已经被关、停、并、转、迁。同时下发了文件,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厂不准在桂林建。邓小平点头说:“就要这样!”
当船行至兴坪景区时,邓小平走上顶层甲板向下观望。他看到漓江清澈见底,江中水草盈盈,便高兴地说:“漓江水变清了。桂林山水就要讲这个‘水’字,有水才能看得到倒影嘛!”
当他发现江水很浅,行船十分吃力时,便建议采取措施,提高漓江水位。他还建议,乘船游江是桂林旅游的一项重要活动,现在乘的都是比较大的船,是不是可以改一下,不一定都乘大船,也可以乘帆板船。回到船舱,邓小平说,漓江两岸的山峰确实很美,在别的地方看不到,要保护好水,也要保护好山。
“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极其关注环境治理,为桂林想得那么多、那么远、那么深,让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感动。”马勇说。
追忆小平:他是一位慈祥和蔼可亲的长者
邓小平两次来到桂林,与这位伟人有过亲切接触的桂林人有不少,他们中间有陪同的工作人员、有景区的导游、有饭店的工作人员,还有为他留下影像的摄影师,等等。在谈起对邓小平的印象时,多位当事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共同的感受———慈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些都是大家心底最真实的小平印象。
和蔼和亲的微笑
曾两次为邓小平担任讲解员的赖桂玉在说起与邓小平接触的故事时,心里总是充满一股热流。
那是1973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夫妇一行到桂林参观访问,游览甲天下的山水风景。当年,18岁的赖桂玉在七星公园当讲解员。
10月17日,当邓小平一行到七星公园游览时,聪明漂亮、能说会道的赖桂玉被指定为讲解员。那是她第一次为国家领导人讲解,心中难免有些紧张。然而,当看到那些大领导都笑容满面和蔼可亲时,尤其是小平同志总是笑眯眯的样子,她紧张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当正式讲解前向小平同志作介绍时,赖桂玉大着胆子对小平同志说了句俏皮话,她说:“我叫赖桂玉,意思就是赖在桂林不走的一块玉。陈毅元帅说过‘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但愿你们也和我一样赖在桂林不走了。”听到小姑娘这句打趣的话,小平同志开心地笑了。让赖桂玉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句打趣的话,一个世纪伟人竟然记了13年。
1986年1月下旬,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女儿邓楠及女婿、孙女来到桂林。当时,赖桂玉已任榕湖饭店销售部副经理,她负责全程陪同接待兼导游工作。当她再次见到邓小平时,彬彬有礼地问:“邓主席,您好!您还认识我吗?”这位慈祥的老人仔细端详了一下,亲切地握着她的手,笑着用浓重口音的四川话说:“认识、认识!你就是赖在桂林不走的那块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