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蒙进煌 实习生 邓于侠)刚买了房,立马收到装修公司打来的电话;想报读研修班,个人信息登记过后,“考试必过”的骚扰短信跟脚就到。昨日,广西消委会盘点今年以来接到的“信息泄露”投诉情况,专家、律师、网友均认为,信息保护的执行有难度,而个人在登记相关信息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
骚扰不断 买完房 立马接到骚扰电话
近日,南宁市民李先生向广西消委会反映,他于2013年9月购买南宁某楼盘一套房子后,便有装修公司陆续给他打来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装修房子。李先生认为,自己刚买了房,就有装修公司找上门,其个人信息应该是房产公司泄露的,遂请求消委会依法维权。
“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七八通家装公司的电话,还有卫浴、木地板、瓷砖等销售商的推销短信,我的生活都被搅乱了。”李先生说。
与李先生有相似遭遇的还有杨先生。工作之余,杨先生想报读在职研究生班,近日,他刚登记完个人信息,其后便接二连三地接到各类骚扰短信和促销电话。内容不外乎“同等学历”、“内部答案”、“考前命题”等。
维权困惑 信息泄露后 该找谁追责
李先生在投诉中认为,其小区尚未交房,只有开发商掌握所有业主的完整信息,尽管此前他在房产局备案时也留下过个人信息和联系电话,但作为国家职能部门,房产局不太可能随意将购房者信息外泄。据此,他认为是开发商将业主信息“出卖”了。
对此,广西消委会认为,李先生的维权意识值得肯定,但知道其手机号码等信息的还有银行、电信企业,以及其亲朋好友等,即便他怀疑最有可能泄露其个人信息的是开发商,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而消委会调解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分清责任,才能做出调解意见。
在证据、责任不清的情况下,消委会无法支持消费者维权,最终未予受理李先生的投诉。
其后,李先生直接找到楼盘开发商,但售楼部工作人员矢口否认客户信息是他们泄露的。“我们企业的管理极为规范,任何一个职员都不会泄露客户的个人信息。”该工作人员还认为,客户在购房并申请房贷时,个人信息也会存录到银行、保险公司等多个机构,难以认定是从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
温馨提示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很重要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传播学方向的林余荫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个人信息之所以频频遭致泄露,首先是不法分子获取他人信息后有利可图;其次是信息的传播渠道没有得到严格把关,从而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同时,我国有关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犯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也有一定责任。
广西广天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欧阳泽明也认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我国《刑法》及新《消法》都有提及,但由于通信信息记录的不公开,以及手机号码实名制没能彻底落实,导致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无法追究,这也让一些手上掌握着大量他人信息的主体,敢于铤而走险,通过售卖信息牟利。
欧阳泽明说,在信息时代,人们只要参加社会活动,就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因为金融、保险、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以及一些商业活动,处处都要登录个人信息。因此,要想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尤其注意平时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手机号码、网络通信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