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讯(记者 张天韵 通讯员 余燕鸣 文/图)3月27-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两位广西青年卢基敏、黄源芬分别捐献了354毫升和3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当日,这份被形容为“生命火种”的“厚礼”启程送往太平洋彼岸加拿大,输入两名与他们素不相识的加拿大白血病患者体内,为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卢基敏、黄源芬是广西首批为加拿大患者捐献“生命火种”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当得知自己的HLA(人体白细胞抗原)与加拿大的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卢基敏感到有些意外。因为造血干细胞的匹配成功率是几万分之一,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匹配对象。
今年31岁的卢基敏是武鸣县公安局预审大队民警,共产党员。“今年1月10日中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分库工作人员找到我,说我的人体白细胞抗原与加拿大的一位患者配型成功,问我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他。”卢基敏回忆。为了消除母亲的顾虑,卢基敏找来相关视频和母亲一起观看,并详细介绍了捐造血干细胞的基本常识,最终得到了母亲的支持。随即,卢基敏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同意捐献书。
比卢基敏晚几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黄源芬,今年23岁,是武警广西总队来宾市支队直属中队一名有着5年军龄的士官卫生员。今年3月11日,黄源芬接到广西红十字会的通知,在做了全面体检和血液样本高分辨检验后,他与加拿大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高配”成功。
刘丹莉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管理中心主任。她向记者介绍,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极低,一般为1/400—1/10000,而不同种族人群间的HLA相合率甚至达到几万到几十万分之一。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白血病患者在亲属中很难找到相合的配型。只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行列中来,才能使更多的患者重新点燃生命之光。”刘丹莉说,卢基敏和黄源芬是广西首批向加拿大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在采访电话里,卢基敏和黄源芬对记者分别表示,今后如果有匹配合适的,还会继续捐献的。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做好一名宣传员,发动身边的人积极捐献,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卢基敏和黄源芬的行动感动了周边的人。同事和战友们都为卢基敏和黄源芬感到骄傲,大家都踊跃报名,要求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
中华骨髓库广西分库是于2004年启动,入库人数已超过4.2万人,为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1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