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城事>正文

别样年味:腊月二十八 平乐水上人家的除夕(图)

A-A+2014年1月31日09:06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评论

  桂林晚报讯(记者 张鲲/文 游拥军/摄 通讯员 潘勇 韦浩元)依山傍水的桂林,河流交错,在过去一个历史时期,水运交通盛极一时。随着时代变迁,陆路交通发展起来,一批又一批的跑船人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但仍然有人择水而居,形成了水上人家这一特殊群体。

  腊月二十八,但对于水上人家而言,这一天是他们的除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做船上糕、炸扣肉、杀鸡敬神……他们遵循着祖上传统,沿袭着属于自己的别样年味。

刚刚出炉的“假粽”是水上人家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刚刚出炉的“假粽”是水上人家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
对于水上人家而言,腊月二十八就是除夕。对于水上人家而言,腊月二十八就是除夕。

  祖辈流传的传统味道

  平乐桂江的清晨,江面上泛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街上的不少铺面还没有开门,居住在船上的黄桥发和爱人龙关榕却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从船顶上拿出舂盆,用清澈的桂江水洗刷一下,倒入提前泡好的糯米和洗净切碎的蒜叶,老两口就坐在船舷旁用一根木棒舂捣起来。

  黄桥发今年69岁,退休前一直在平乐航运公司跑船。从桂林到广东的水域情况甚至是鱼群分布,他都了如指掌。“打出生那天起,我就生活在船上,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我们一直沿袭到现在,不能变。”

  黄桥发说,腊月二十八过年也是祖上传下来的,这一天不仅要在船上做粑粑,还要炸扣肉,杀鸡敬神,有着一整套的“流程”。

  言语间,原本青白分明的糯米和蒜叶已经混合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蒜味。又捣鼓了一阵,龙关榕将早已准备好的墨鱼、腊肉、虾米、芋头、板栗、木耳等近十种配料倒了进去,与糯米糊糊搅在一起,入模整形后上锅蒸制。

  “这是水上人家过年最关键的一道菜,叫‘假粽’。”黄桥发笑呵呵地说,一般人指的船上糕分为甜咸两种。其中,甜的以“糖糕”为代表,而咸的则以“假粽”最具有代表性。是不是地道的水上人家,吃一吃他做的“糖糕”和“假粽”就能分辨出来。这糯米和配料的比例,上锅蒸制的火候,稍有偏差就出不来那个味道。

  除了“假粽”,水上人家的另一个传统就是制作各种“扣”。在当地流传的船歌中有这样的唱词:“依哟嘎也,老婆划只小篷船,摇摇晃晃过了来,身后背个大竹筒,竹筒里面装扣肉。”可见扣肉对水上人家的重要性。

  红扣、圆蹄扣、玻璃扣是三大主流。因为孩子们都已外出打工,两位老人昨天只制作了红扣。选用薄皮猪肉与南乳(梧州产的豆腐乳)腌制,再放入油锅炸好,夹着芋头片蒸熟后,扣肉的皮呈暗红色,里面的肉却是灰白的。吃上一块,扣肉入口即化,混合着芋头的绵软,令人齿颊留香。

  虽然没能在黄桥发的船上吃到玻璃扣,却听他讲述了玻璃扣的由来:过去,玻璃扣叫“金花肉”,解放前孙中山沿水路从梧州来桂林时,船上的厨子为了避免他上火,便在肥肉中包入了清热的绿豆沙。因为菜形像透明的玻璃,故得名“玻璃扣”。

  两个多小时后,“假粽”也已出锅上桌,黄桥发用刀切了几小块分给大家:“今天过年,你们都尝尝我家的手艺。”说完自己也吃了一大口,脸上堆满了笑容:“糙而香软,就是这个味。”

  水上年俗的由来

  在中国,每一个民俗背后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传说,水上人家的年俗也不例外。关于腊月二十八当除夕过这一年俗,就有着两个不同的传说版本。

  平乐海事处职工黄良广祖上三代都是水上人家,他告诉记者,桂林的水上人家90%都姓黄。在封建社会时期,黄家的祖先在朝中为官,因受奸臣迫害,还未等到除夕夜他便被逼出逃,于是一家人提前吃了年夜饭,而那一天正好就是腊月二十八。从此往后,“腊月二十八当年过”这一习俗就被沿袭了下来。黄家后人都倍加珍惜团聚机会,在腊月二十八团聚后,除夕当晚还会聚在一起。

  另一个版本是,因为水上人家都特别通情达理,不少人出嫁了女儿之后,为了让女儿能够在除夕回夫家团聚,便提前在腊月二十八先让女儿回娘家吃个团圆饭,由此便渐渐成为了年俗。

  “只有祖辈都是真正靠跑船吃饭的水上人家才会懂得这些习俗。虽然现在住在水上的人也不少,但很多都是因为种种原因,由岸上后迁下来的,他们对这些东西就不是非常了解。”黄良广说,随着水路交通逐渐被陆路和航空取代,还真正居住在水上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桂林独有的这些水上民俗文化未来该如何传承下去,谁也无法预料。

  中午12点,黄桥发走到船尾,杀了一只老母鸡,整只供奉在了小船内的神案前。“这是用来供奉天神和河神的。水上人一看这个鸡,就能分得出是哪一支黄姓家族的后人。”他眯着眼睛说。

  原来,这供神用的鸡也有讲究。从摆法上来说,有砍开的,有像黄桥发这样整只的,还有屁股上留三根毛的3种。相传黄家祖先有3个儿子,都以打鱼为生。在祭祀时,老大手脚麻利,最先把鸡料理干净砍好供了上去;老二手慢,为了不落后直接把整只鸡供了上去;最慢的老三手忙脚乱,鸡屁股上还有三根毛没拔干净也供了上去。从此以后,三个儿子的后人便各自遵照着先辈的供奉方式来杀鸡敬神。

  “所以现在你知道了,我是老二这一支的后人。”黄桥发笑道。

  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

  按水上人家的习俗,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应该是一家团聚的日子,但黄桥发的儿女都在外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而且单位也还没放假。尽管如此,昨天,黄桥发的小船里始终笑声连连,老伴龙关榕始终在船尾忙碌着,为儿女们准备着“假粽”、“糖糕”等各种船上美食。

  “有时候儿子女儿打电话回来,说‘阿妈、阿爸,帮我们做点假粽吧。’我和老太婆就特开心,选最好的料给他们做,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东西做好了,他们就会回来了。”黄桥发说着说着眼角就红了起来。

  望着眼前桂江的一汪碧水,黄桥发感慨地说,自己当年15岁就跟着父辈跑船拉纤,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一家人能够常聚在一起。后来自己大了,父亲也跑不动了,自己忙于工作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那时候家里的老人也是不说什么,只在我每次回去的时候做一大桌好菜。现在我年纪也大了,也不催着儿女回来,但那份思念始终是在心里啊。”

  如今,像黄桥发这样的原著水上人家已经越来越少了。已经上岸了的黄良广告诉记者,过去的腊月二十八,就在平乐县城的桂江段都会聚集几十条住家船,上百人会在此聚会,那个场面叫一个热闹。但水上生活始终存有一定安全隐患,海事部门近年来通过争取政府岸上住房指标,帮助一批水上人家告别了漂泊生活,有的也已被儿女接走。

  黄桥发的儿子也曾将他接到市区的新房里居住,但他没几天就又跑了回来。“城市里呆着始终不习惯,叶落归根,人老归巢,我还是喜欢水上的生活,自由、惬意。”他将记者带到船尾,只见船下的小网箱中有三四条大鱼。“这些都是我打来的,留着过年吃。”

  走出船舱,黄桥发扳着手指喃喃自语道:“还有两天就该放假了,到时候他们应该能回来的。”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