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佘鸿雁)外行人不一定能看懂“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这个项目,但一定明白100万奖金有多丰厚。“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是我区科技荣誉的最高桂冠,百万奖金全部颁发给项目完成人员,而且免税——这样丰厚的待遇甚至超过了国家奖。
一个科技项目要达到什么样的分量才担当得起“特别贡献”这份荣誉?又如何让百万元奖金实至名归?南国早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科技厅成果处的有关负责人以及部分获奖者。
百万奖金:全分配给项目成员
“我们的科研成果的确挺有分量,但奖了我们100万,实在没想到。”1月9日,回忆起3年前“广西三号、广西五号无籽西瓜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成为首批夺得百万大奖项目之一,课题组负责人洪日新依然很激动。
2011年,我区首次将2010年度的“科技特别贡献奖”奖金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当年的百万大奖花落两家——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完成的“广西三号、广西五号无籽西瓜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大学共同完成的“‘五菱之光’系列微型汽车自主研发及制造”项目。
广西科技奖励的奖金设置非常丰厚。自治区科技厅成果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有些省份的一等奖才10万元,我们的一等奖是20万元。我们的二等奖也比国家二等奖奖金高出2万元。”
不光额度高,广西的奖金“含金量”更高——奖金全发给个人。“对这笔奖金的分配,项目前五名的完成人员占60%~80%,而且奖金免税。”据了解,目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为500万,但也只是部分分配给个人。
重重闯关:差一票就无缘巨奖
从2003年开始,我区已经颁发出13个“科技特别贡献奖”。每个项目在戴上这顶桂冠前,要经过层层闯关,可谓千里挑一。
一个科技项目要想最后站上金字塔的顶端,需要经过四轮评审、两次公示。
第一轮的网络评审,由外地的专家打分。专家凭一个密码登陆系统了解项目,这一过程形象地被称为“背靠背”,因为外地专家不知道你是谁,没有任何印象分、人情分,全凭项目实力说话。第二轮的专家评审则采取淘汰制,这一轮保持着平均30%的淘汰率。
到了第三轮答辩评审,项目完成人员与挑剔的专家评审团“正面交锋”,评审团有32人之多,“人数越多,对项目的判断越不易偏差。”到了第四轮,各奖项已基本确定,这时主要是讨论选出来的奖项能否“服众”,大家有无疑义。
自治区科技厅成果处有关负责人说:“广西每年从数千项目里选取300多个项目申报我区的科技奖;300多项目里又只有3~5项才能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在经过数年推广、应用,真正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改变,才能戴上“最后的桂冠”。2012年度我区的科技特别贡献奖空缺,百万元奖金落空,待选项目仅差一票。
公示严格:让“搭车报奖”无缝可钻
在四次评审的期间,有两次公示。受理申报项目时进行第一次公示,结果评选出来后第二次公示。公示时间外地一般在5~7天,广西为1个月。
就以往评选过程来说,公示期间接到的异议多为对排名的意见。“一般说来,项目前三名完成人员排名很少有异议,主要为后面第5位开始的位次。”
为了让这些奖金更加实至名归,让挂名等“搭车报奖”无缝可钻,2013年我区修改科技奖励实施细则,落实更严格的回避措施和扩大公示内容。
比如,原来的《广西科技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只公布“项目名称、候选单位和候选人”等,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公众的知情和监督。修改后增加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与完成人员的创造性贡献等内容的公示。自治区科技厅有关人士表示:“可以说,只要不涉及个人隐私、不泄密核心技术,其余凡是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他说,科技进步奖项社会关注度高,必须严格杜绝“挂名搭车报奖”、“拼凑报奖”等现象。
在此次2013年度奖项的评选过程中,5个项目申请撤回,接到3个异议。“我们对一个实质性异议进行调查后确认不属实。另外两个为非实质性异议,属于排名要调整,或者名字打错。”
奖项增多:让好项目“不再捂”
“广西的科技奖励共设有四大奖项,其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在很多省市并没有设置。”之所以“人无我有”,是因为广西的科技发展在这两方面颇为薄弱,需要加大支持力度。这些奖项与奖金设置也不是“拍脑袋”的想法,而是经过自治区科技厅对全国各省市科技奖励条例进行统计调研后确定设置的。
我区的科技奖励虽然力度大,但也存在问题。“具有同样水平、技术的项目,在外地也许能冲上一等奖、二等奖,在我们这却评得太严。”有些甚至“踮着脚”都可以够上国家奖水平的项目,在广西却可能落空。于是有些科技人员宁愿再捂捂,过两年应用推广更成熟些再拿出来参评一、二等奖,也不愿意让项目得个“三等奖”就止步。
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往年奖励三等奖数量较多,而今年增加了一、二等奖数目。这些高等级奖项增多即体现出我区总体科技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也将更好地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