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刘豫)如果说在上一轮的马年,人们彼此之间流行的是“马到功成”、“一马当先”等传统祝福,那么今年,“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之类的“马上体”,则成为了当下最火的祝福语。朋友之间见面,你要是造不出一两句“马上体”来祝福对方,很明显,你已经OUT了。
但在接受和追赶潮流文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丢下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其实,传统南宁白话中,也有不少充满着生活智慧与情趣的节庆祝福语,这里面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你知道“月光光,照地堂”这首白话童谣是年三十晚唱的吗?你知道“拱手添财”的祝福语还带有动作要求吗?近日,南国早报记者采访了一些研究南宁白话的专家和“老南宁”,让他们来谈谈南宁白话祝福语、吉祥语中有趣的文化意象。
吉祥语的商贾特色
现年73岁的洪珏是“老南宁”。曾任南宁二中语文特级教师的他,同时也是一位南宁白话的研究学者。记者登门向他请教南宁白话祝福语、吉祥语的学问时,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讲历史”。
“历史上,南宁属于百越领地。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也就是今天的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洪珏说,就是从那时起,中原汉人南迁至广东、广西沿江流域,中古汉语与西江土著语结合之后,发展为当时的古代粤语。古代粤语演变至今,才有了现在广东人所谓的广府话。“当广东商人开始沿江逐渐外拓,开始贸易往来时,南宁因为临近珠三角地区,顺势成为了这些粤商的一大聚居地。来到南宁落地生根后,粤商所使用的粤语和南宁本地的其他方言相结合,慢慢发展成今天的南宁白话。因此,南宁白话属于粤语的一个分支语系,用词造句中都带有不少粤商文化的痕迹。这其中,恰恰是吉祥语和祝福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地方。
因为粤地商品经济发达,经商者众,而经商必然会带来冒险性,这种冒险性促使人们做任何事时,都迫切地希望得到成功。因此,白话吉祥语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带有浓重的社会心理色彩。同时,因为粤商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些祝福语和吉祥语也离不开汉民族儒家文化所倡导的 “中”、“和”、“仁”、“礼”等深厚的文化根基。“比如过新年,大家见面说起南宁白话时,都喜欢用上‘大吉大利’、‘恭喜发财’等大家最常听到的祝福语。这些词语本身就是和商人浓厚的商品意识有关,因为他们凡事都想图个吉利,赚大钱。”除此之外,洪珏还列举了“添福添财”、“拱手添财”、“日日好运,年年有余”等词句,这些祝福语和吉祥语,都有着粤商文化的传承意味在内。而过年时,大家最喜欢讨要的红包,白话将其称为“利是”,其实也正是“利市”的谐音,寓意生意兴隆。
送祝福还得看对象
南宁白话中的祝福语和吉祥语,有时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洪珏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按照两广人的旧俗,年初一时人们都不出门,而是闭门合家团聚,直到年初二才会开门迎客,出去拜年。这时候,人们见面第一句说的白话祝福语,一般就是“开门见喜”、“拱手添财”。洪珏边说,边做了个拱手的动作。“这拱手祝福的动作,还得有个讲究。男性的话,得左手包右手,这是新年祝福时的吉拱。如果你做了个右手包左手的拱,对方就会不高兴了。因为这在习俗中,是凶拱,只有在进行丧事吊祭时,才会使用。这样的拱手祝福动作,女性的要求则刚好和男性相反”。
除了动作上有要求,南宁白话中使用的祝福语和吉祥语,还有祝福对象之分。“拜年时,我们要对老人说‘添福添寿,多子多孙’;祝福小孩子‘精乖伶俐’;面对平辈,大家最常使用的就是‘顺风顺水、年年行大运’之类的词句了。”而当祝福语和吉祥语出自孩童口中时,洪珏笑说,那就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恭喜发财,利是落袋”了。在白话地区,小朋友们把利是收集起来,就叫“逗利是”。兄弟姐妹之间经常会比赛谁“逗”的利是最多。
洪珏还表示,由于古时候的粤商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沿袭,所以南宁白话发展至今,祝福语和吉祥语也很看重使用上的得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用词要喜庆、吉祥,说出来能让大家都开心,并且讲究韵律和平仄发音,是南宁白话祝福语、吉祥语的最大特点。
“马上体”并非新事物
南宁白话的祝福语、吉祥语中,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年味”。其实,现在正流行的“马上体”祝福语,也有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子。洪珏告诉记者,“马上体”并非新鲜事物,我国传统装饰物品中就曾出现过一匹骏马背上驮着一只猴子的形象,寓意“马上封侯”,是渴望得到提拔晋升的美好祈愿,属于动物形象与文字谐音的祝福结合体。而且,“马上体”还与中国百姓过年时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经过千百年文化积淀形成的谐音祝福。“过去,南宁每逢过年办庙会时,都会有‘马上封侯’的泥公仔卖,人们还会把这个形象做成粉利,新年蒸来吃,寓意好意头”。
采访中,记者还遇到了一位地道的“老南宁”李先生。他给记者讲了个和白话吉祥语有关的趣事。原来,在两广白话地区,年轻人尊称女性长辈,喜欢用“伯有”一词来代替“伯母”,已经形成一种传统。这其中,还有一个好意头的讲究。因为“伯母”的发音在白话中,和“百无”的发音是近似的,听起来就像“百样皆无”的意思。尤其到了新年,这更显得不吉利。所以,“伯有”的发音就这么沿袭下来,寓意样样都有。李先生所说的这个例子,代表的是粤语方言地区的一种禁忌文化,在南宁白话中也有所体现。当某些词语的读音与现实中另外一些带有某种不吉祥意的词语具有谐音关系时,容易引发人们不好的联想,因此人们忌讳使用这些词语。这种语言现象与人们的禁忌心理及当地文化习俗有关,故称之为禁忌文化。
年味俚语妙趣横生
在洪珏讲解中,还有不少南宁白话的俚语、俗语也很有趣。他专门列举了几个与过年有关的俚语。其中,“年卅晚的砧板,唔借得”,就是以做年夜饭的菜板的重要性,来比喻关键时候帮不上忙的那种无奈。而“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的含义,则是寓意某样东西大家都有份。因为“煎堆碌碌,金银满屋”,金灿灿而又有好意头的煎堆,是两广人传统年货必备品。不管富人家还是穷人家,都能看到这种食物上桌。还有一句“廿七廿八,三刀两刮”,这其中蕴含的习俗是,南方人过年前都要去理发迎新,如果这件事情拖到了年尾才做,剃头师傅就不认真了,随便应付了事。这句话用来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能太过拖沓,否则到了后面就会变得很被动。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林亦对南宁白话也深有研究。她告诉记者,南宁白话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文化意象,如果换成普通话正儿八经地说出来,就会失去句子本身原有的味道。像“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这样的白话童谣,新年时从孩童们的口中诵念出来,不但节庆气氛十足,还有着别样的童趣,能为新年平添几分喜感。
“贺元宵,挂彩虹,家家门前挂灯笼。到处有人舞狮子,仲有一处耍长龙。狮短短,龙长长,满街锣鼓咚咚响。”这是林亦印象中,一首独具白话韵味的童谣。在她看来,活跃在南宁人口头上的许多白话俗语、俚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生存经验和人生体验,又充满机巧灵气。许多日常琐事,到了南宁人的口里,都另有说法,显得生动形象而又发人深省。新的一年里,真要学习或是重拾南宁白话的人,不妨就从对这些新年祝福语、吉祥语的了解和认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