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晚报讯 柳江大桥位于柳州市城中区柳江两岸,是上世纪6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全部使用国产高强钢丝的第一座T型悬臂加吊梁体系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南北走向,从鱼峰路横跨柳江直通龙城路,正对人民广场,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桥全长608.04米,桥面宽20米,桥梁栏杆用钢筋混凝土柱磨石米扶手,配以铁杆和“三面红旗 ”等图案铸铁板组成。 该桥于1966年3月15日动工,1968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
回首:首座跨柳江道路大桥
在柳江上建大桥,曾经是柳州人千百年的梦想,这个梦想直到1968年12月26日柳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天才梦想成真。因为技术,也因为资金,柳江大桥从立项到建成通车历时26年,而此桥建成后至今的45年里,柳江上建起的大桥越来越多,已先后建起各种类型的跨江大桥多达18座,平均两年半建好一座大桥。
回首柳江大桥的建设历程,当年的大桥建设者直言“太不容易了”,曾在柳江大桥指挥部当技术员的吴润富老先生讲述了大桥建设过程的几个重要节点——
1942年 :柳江大桥建设最早可追溯到解放前的1942年,当时的柳州市政建设委员会就成立了桥工处来筹办,还雇请广西桥梁勘探队测量,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实施。
1958年 :大跃进年代,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开展捐款及社会赞助活动,筹得捐款200多万元,并成立了柳州大桥筹建处 ;1959年,水中2个双柱式桥墩建出水面,可当时却因需3700吨大型进口钢材无法解决而停工。
1960年 :那年,曾有前苏联专家来看过,由于桥墩的地质差,技术要求高,他们认为在柳江上建大桥难度太大,得请波兰的地质专家、匈牙利的悬空专家来才行。这样,建桥又搁浅了。
1964年 :这年12月,国家计委、建工部批复同意在原桥址上修建120米跨径预应力混凝土T型悬臂加吊梁的桥型方案。这种桥的技术在当时很先进。
1965年 :开始进场设计,大桥的设计单位是直属建工部的华东市政设计院,施工单位是上海基础公司。
1966年 :这年3月15日,柳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当时很多数据还是无法解决。只好边施工边设计,花了22万元,做了一个1比1的桥墩和桥梁实体模型实验取得科学数据,运用到大桥建设的工程上去。
1968年 :经过两年9个月的艰苦奋战,耗用国产钢材1515吨,水泥6081吨,耗资727.52万元的柳江大桥终于飞架在柳江上,将柳江两岸紧密连在一起,成了柳州市区内的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桥。
许多柳州人至今还记得大桥通车时的情景,成千上万的市民拥上大桥,纵情欢呼,载歌载舞 ;而那些各种车辆终于摆脱了排队候渡的困扰,欢快地奔驰在大桥上自由往来于柳江两岸。
“第一次走过柳江大桥的时候,那种心情真的很愉悦,这座大桥结束了柳州车过江靠车渡船 、人过江走浮桥的历史,让柳州有了一座真正的大桥 、不怕洪水的大桥。”
“老柳州”们对它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柳州市文史专家孙代文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太便利了,那时我家住河南片,上班在河北,每天都骑车经过柳江大桥。到现在我还非常喜欢走柳江大桥,只要能走路过桥,我就不会乘车,边走边欣赏柳江两岸的美景,那心情特别好。”
目击:精心养护成就不老身
自从1968年建成通车以来,柳江大桥经历了45年风雨沧桑,已步入中年的它,身体还好吗?“柳江大桥今年45岁了,但身体保养得像青年一样。”这柳江上的“年纪最长”的大桥怎样做到“青春常驻”呢?记者在走访时找到的答案是:管理和养护是柳江大桥健康的法宝。
日前,记者来到柳江大桥,跟随检修员进入桥洞,体验柳江大桥的日常维护。
“我们对柳江大桥进行每年两次常规检修,每次检修大概是十天,经常性巡视检查的周期为每天一巡。”检修员介绍说,对桥梁的巡视检查内容包括桥牌名、限载牌、栏杆、端柱 、机非隔离栏、伸缩缝、扶梯是否完整,人行道、车行道是否平整,结构有无明显变异以及有无其他危及行车、行人安全的病害等。巡视中一旦发现问题,都会立即安排维修养护人员进行修复,消除安全隐患。
除日常维护保养外,还有常规定期检测每年两次,全面检查桥面的外观情况,重点检查上部结构的牛腿部位及箱梁根部的结构裂缝和温度裂缝,检查时需要爬到箱梁内部进行检查,发现裂缝时及时安排维修。同时,每隔两年委托有资质的大桥安全检测机构检测大桥安全状况,包括主桥体、桥体钢构、桥墩的水上水下部位,细致到桥体的每个螺丝钉等。
检修员爬上十一节竹梯,穿过铁栅栏,进入桥梁下只能允许一人通过的桥洞,打亮手电筒开始对桥梁、桥墩、桥洞进行检测。
“我们每次检修都是弯着腰,穿梭在桥洞里。我们日常的维护工作主要就是观测桥梁是否出现裂缝,桥墩上的梁子有没有发生位移,桥洞是不是有淤泥堵塞。”检测员小韦一边工作着,一边给记者讲述。
因为柳江大桥的主体是钢结构,所以防锈防腐蚀是桥梁养护的“重头戏”。因此,每次检修,检修员都要一寸一寸地检查桥上的钢梁,发现锈蚀处马上用小铲子铲去,涂上新的面漆。
桥洞检修过道是由一根根1.5米长的杉木条铺设成,风不停地从木条缝隙灌进来。沿着桥洞的铁防护栏攀行60多米,湍急的柳江水就在脚下,往前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
检修员穿行了100多米来到大桥“腹部”,借助手电的光线可以看到2号桥墩牛腿部位,沿着绳梯往下爬到箱梁进行检查,安静的桥箱里传来江水敲击桥墩的丁东声。
柳州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马工程师指着桥箱里一条条黄色的线说,“每年当洪水位漫到上部结构时,桥箱里就会留下很多淤泥,等到江水退下去,我们都要进行检查并清理泥沙”。
现状:还能再“活”100年
严格细致的桥梁养护,让柳江大桥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柳江大桥的质量一直是得到认可的。”柳州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副主任韦肯告诉记者,柳江大桥建成后,总共进行了两次重大维修:一次在1986年至1988年,大桥引桥改善工程,耗资117.4万元,将大桥北头引桥人行道向外侧加宽3.3米至3.45米,在引桥两侧人行道新建两座1.5米宽旋转梯,从桥面通往江滨路。一次是2010年,市政府再次对大桥进行一次大的维修养护,重新铺设了大桥的沥青路面,将桥两侧人行道与机动车车道边沿加高修建防撞栏、同时把人行道地砖更新为更为轻便的塑胶防滑地板,以减轻大桥整体重量及防止行人雨天滑倒。
“目前大桥的保养状况很好,500多米的主桥从未动过,唯一动的是大桥的雕画护栏,近年在建风情港时拆了几块,但都作为大桥历史文物保留了下来。大桥的整体状况和质量都很好”。
马工程师则表示,这些年每年对桥梁各部位的多次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现柳江大桥的主结构有下沉、移位、裂缝等现象,“可以讲,柳江大桥的寿命应该能达到150年,比当初设计的要多出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