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今日资讯>正文

柳州流浪人员呈年轻化趋势 他们为何选择去流浪?

A-A+2015年2月28日09:14南国今报评论

  南国今报讯(记者毛秋雁) 今年春节,柳州市救助站为在柳过年的流浪汉送去了年夜饭。在救助中,工作人员发现流浪汉呈现年轻化趋势,最年轻的只有18岁。如何让这些年轻人回归家庭和社会,成为救助站开年来最大的工作热点。

  怕“不自由”

  拒入救助站

  2月26日,在柳州市救助站门口,一名年轻的残疾流浪人员蜷缩在一棵树下,他没有下肢,走路只能依靠一张小板凳帮助挪动。因救助站附近都安装有摄像头,当他的身影被摄入镜头内,工作人员很快就来到流浪人员身边。

  见到流浪人员,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第一反应就是将他带回站里,再询问他的具体情况以及诉求。但是“进站吃饭”这一邀请被流浪汉拒绝了。

  “我不要救助,只要有碗方便面就好了。”流浪汉还直言拒绝的原因是“到了里面就没有自由了”。他不愿透露姓名,只是简短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他今年31岁,5年前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双腿,因肇事司机逃逸,他至今未获赔偿。为了救治他,家中负债了五六万元。他感觉无力还钱,也不想成为家中的拖累,就选择了流浪,现在过着“一人吃饱,全家无忧”的生活。隧道、大桥底就是他的家。他感觉这样的生活“习惯也就好了”。

  无奈之下,救助站工作人员拿来了两包方便面给他。拿了方便面,流浪汉离开了救助站。

  接受救助后

  依然选择流浪

  为了让流浪人员过一个温暖的春节,今年春节,柳州市救助站上街为流浪人员送年夜饭,同时也邀请他们来站里过年。工作人员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流浪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情,让他们能早点回归家庭。

  从2月17日到26日,一共有22名流浪人员到救助站过年。25日,各单位开始恢复上班,这些流浪人员也都一一申请离开救助站,继续他们的流浪生活。

  流浪汉在救助站居住期间,救助站为他们准备了过年的家常菜,如扣肉、白切鸡,就是希望用这些家常菜来勾起他们思乡的情愫。但是流浪人员并不吃这一套,到了救助站,他们都很少提及自己的情况。

  在登记档案中,多数受救助人员填写资料为:生活无着,流浪在外。年龄多数在30岁到60岁之间,最年轻的一个仅18岁。那名18岁的年轻人告诉站里的工作人员,父母离异后,他就出来了,找不到工作,就选择流浪。每天靠捡一些垃圾,有时一天能挣个20元钱,吃份快餐,就可以过日子了。

  据统计,目前在柳州市的流浪人员大概有120人,流浪乞讨人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流浪人员”,这部分人生活无着,以拾荒为生;第二类是乞讨人员,其中分为职业乞丐、残疾人乞丐、无返乡能力的临时性乞丐等。

  从流入地来分,多数来自三江、柳城、融水等地;从性别来看,都为男性;从年龄上划分,成年人最多,其次是老年人和儿童。此外,还有少数精神病患者。这些流浪人员对柳州的环境卫生以及安全带来困扰。

  人群年轻化 流浪各有原因

  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流浪人员中不少是年轻人。年轻力壮,为何却选择流浪?春节期间,记者跟随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柳州市文惠桥以及红光大桥桥底,了解流浪人员的生活状况。

  一名30多岁的流浪人员介绍,他的家就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他和爱人离婚对他的打击格外大,爱人始终认为他一事无成。离婚后,他更不想回到那个支离破碎的家,于是就来到柳州。但是在柳州找工作并不容易,几次碰壁后,他干脆就住在桥底。最初,他对流浪生活并不习惯,例如洗澡、上厕所、吃饭,都感觉很不方便,但是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前段时间,他的父亲去世,他还回了一趟老家,之后继续出来流浪。

  而另一名不足40岁的流浪人员直爽地说,自己是刑满释放人员,获得自由后回到家里,发现一切都变了,老婆和孩子都不认他了,他就只有出来混日子了。

  一名只有20岁的流浪人员则显得有些不在意,他从广州来到柳州,因在农村没有土地了,也不知道干什么,就出来了,由于没有什么技能,也没有人要,“就先这样生活,等一段时间再说了”。

  救助站负责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人员介绍,每一个流浪人员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情况都有所不同。由于流浪人员中农村人员比较多,从大的方面说,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困地区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但身无一技之长的他们很难在城市找到工作,一部分人逐渐演变成流浪乞讨人员。另一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农村老人、残疾人生活没有保障,一部分人被迫走上流浪乞讨之路。从个体原因方面来看,夫妻冲突、家庭破裂,使部分人无法承受打击,从而选择逃避。还有一部分人沾染了好逸恶劳的恶习,自甘堕落到流浪乞讨者的行列。

  呼吁共同努力

  助他们回归家庭

  “人一旦懒散下来了,就很难再继续努力了。”救助站站长罗仲楠这样揣测流浪汉的心理。

  罗说,当初为流浪人员送年夜饭,就是想勾起这些流浪人员对家的念想,从而能放弃流浪,但从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罗介绍,这两年,对于流浪人员,柳州市民政部门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发生在流浪人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流浪乞讨人员中未成年人增多,二是流浪乞讨人员对城市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迫使政府部门下定决心,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管理。

  针对流浪人员年轻化的问题,柳州市救助站也开始从源头进行努力,帮助有流浪倾向的未成年人,让他们回归家庭。2014年下半年,救助站就在柳南区江阳社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柳城县龙头镇大厂村设立服务站,为一些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提供帮助,把他们拉回到正常社会生活中。

  罗介绍,选择流浪生活的人多数都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他们处于困境时,无人帮扶,从而导致他们自暴自弃。虽然现在的救助管理条例,无法对这些流浪汉进行强制收留或救助,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民政部门不能坐视不管,要及时将他们从泥潭中拉出。

  未成年流浪人员,不少都是父母离异、无人照顾。针对这种情况,民政部门都会为他们找到新的监护人,让其顺利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有一技之长,不至于过早流入社会,成为真正的流浪人员。

  而对于成年流浪人员,罗说自己有一个尚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在一些社区建立一个“避难所”,“就是流浪人员栖息地,里面有床位和卫生间、厨房,并有专人管理,这样就能对他们集中管理,同时让社工介入,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从而给予帮助”。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