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本地专栏>正文

读清•蒋励常《独秀山记》随想

A-A+2015年4月14日17:14新浪柳州评论

  嘉庆七年,壬戌(1802)夏,清代融县教渝蒋励常与友登融县独秀山,并作有《独秀山记》文曰:

  融城西里许,有山名独秀。颠崖峻削,崛起平坡中,盖众山之特立者。山半石台数处,邑人构屋其上,凿石通径,护以短垣,曲折以登。其中为佛堂,循崖而西为大士阁。佛堂东附崖筑小亭,东上近颠,则文昌阁也。屋仅数区,布置天成,雅饶逸趣。山之外,群峰环峙,若拱若揖,远近无虑千百。而其东南,则环以融水,山色波光,遥遥辉映。所以登高而远视,游目而骋怀,真胜境也。

  壬戌夏,偕同人登焉。遍历诸胜,还憩亭中。客有询余者曰:“此山与在桂林者孰胜?”余曰:“桂林者奇特,此山周正,两不相上下也。”曰:“形家谓桂林人文之胜,钟由独秀,今融之人士,英明而秀发无异桂林,非此山之灵使然耶?”余曰:“是则在人,非山之灵也。使融而有人,奚事此山;使融而无人,虽有此山数十奚益哉?方今重熙累洽,文教覃敷,融之人士方日孜孜焉,争自濯磨,以仰副圣天子作人之雅意,而渐臻于人文之极盛。议者不察其所以致此者,由国家涵濡之久,与邑人感奋之深,而独归功于此山,恐此山不任受功也。”客复难之曰:“崧生岳降,载在诗篇,此山既与众异,宜有以钟其秀于人。洵如子言,是山之块然者徒具。此形耳,于人何补焉?今吾子司教导于是,士风之劣者,惟吾子得新之,文教之,颓者惟吾子得振之,然则人文盛否,责将在子,乃独为融之人是望,是又何异山之块然徒具有此形乎?”余闻而自失者久之,继乃避席谢曰:“善哉,子之为是言也。余敢勿兢兢以勉从吾子之箴!”归,即书其言于厅事之左,用以自警焉。

  蒋励常记事写人最大的特色在于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人,《岳麓文集》其有言:“吾人仕、学两端,其始要在立志;立志先学吃苦,不能吃苦,虽有志徒然耳。学不成者境苦也。大丈夫学,则必欲学之成,一面叫街乞食,一面挟册读书,有不成之学业乎?好官难做者,无钱也。大丈夫仕则必欲做好官,有事据案判决,无事沿门托钵,有做不去之好官乎?世未尝无有志之人,世多不能吃苦之人,以学则半途而废,以仕则丧其所守。哀哉!”笔者网上有幸与资深学者古钟先生交流,其有译文专注为证:“融城西里许”之西,疑为四,因独秀山处融城之北。笔者以为乃城之西里多路矣,袁志成《<蒋励常诗文集>校注》亦如是,愚疑为刊刻之失;注“壬戌夏,偕同人登焉”蒋氏在乾隆四十五年中省试副榜第一,1802年间任教谕第二年,辛酉(1801年)51岁,是年遇大挑,列二等补融县训导一职,携带子启徴、启敭、启奂诸亲赶赴融县初任。其喜好修心养性之术,著有《岳麓文集》、《蒙养编》、《类藻引注》4卷、《十室遗语》12卷、《医学纂要》、《湘皋集》等书,在《清史列传》卷七五《循吏列传》有传记。

  盛世光环下的文坛异葩蒋氏,为桐城一派。然此文清丽自然,如此借景抒情之作亦未见拳拳与考据,颇有欧公遗风,其文错落有致。字斟句酌,觉得此是为融城一隅的独秀山量身定做,与史料对于此山的介绍有多处的吻合:“此文名写游记,实写性理。写融城独秀山之巅峭削,山顶文昌阁布置天成,饶有雅趣,然亭中休息时与友人的问答则笔锋突转,阐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人文之盛才是山灵的必备因素”。游山如读史,看水如观画,古钟先生曰:“文章,唯一的亮点在于“客”偷换了概念,之前仅言山之孤峰兀立,后竟以山喻人,且是引经据典,谈得头头是道”。

  无独有偶《二十一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九·广西四》载独秀山:“挺然秀发,上干云霄”。让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又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博士生讲师袁志成文曰:“寥寥几笔即描绘了融城独秀山的全藐,由山之巅崖到半山石屋、佛堂,再写山外群峰、融水波光潋滟、相互辉映”。说到这里,就有个问题,蒋氏仅仅是因为朋友的小滑头,就对他大赞其言么?蒋励常的《独秀山》虽未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但笔端流淌的意韵还是让人念念不忘。无牵无延没有半点的伏笔突起,这实在算得上一种品格了。对独秀山的描叙非常精彩,让人知道了以前独秀山的全貌,也令人神往。

  当然,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辛酉年(1801年)蒋氏到融州任教谕,他本人有才又有家势,携家带口的来融任职,肯定是自以为怀才不遇,心中很是不爽,不爽之后便有些情绪,那必然就是工作上不作为,不给力了。待到1802年,他的朋友,就是借此游独秀山,来暗暗劝道他,要好好干活,如此可见,他朋友说话的水平还是不错呵。果不其然,蒋氏仅在融呆了六年。他是不甘沉沦,不甘平庸,不肯行贿蠹吏,愤而辞去融县训导一职,回归故里全州龙水,后入主清湘书院,从此以教书终老一生。

  笔者乃地道的融水籍人氏,遥想独秀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古木婆娑滴翠,石壁刀削陡峭,小路儿弯弯。百年之前独秀山上楼台亭阁庙堂皆有,现今不复存久矣!看今昔之独秀山面貌,让人独怆然而涕下,竟有大喜过望的感觉。此文中之独秀山是一座敢担使命的山,这种民族的禀赋注定会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昔日融州古郡的满目疮痍没有了踪影,登高放眼远远近近的山山水水,如诗如画、如梦似幻……有词为证:“夜来胜景难描,引无数文人舞大毫,绘灯星点缀,仙凡一体;晶流穿市,皓月沉涛。玉宇临空,嫦娥下界,俏丽神姑舞蛮腰,仙境也!万民皆陶醉,醒待何朝?人间天上,何处去找此仙山?”所谓历史发展了千百年的今天,什么为文化,什么是传统,很多竟然不知?时代进步了,科学发展了,物质丰厚了,精神、文化却后退堕落了。今不如昔也,不仅不如,还摧残有加,无以复加,不由悲怆兮。

  我平生钟情于山水,这是第二次品味独秀山。初品独秀,所收获的只有丝丝缕缕的青涩和肤浅,我才疏学浅,仅从视角上的所得来审视这座山,以为它很普通,很平凡。再品独秀归来,它内在的人文气息终于在我的意念中弥漫开来。再读清·蒋励常《独秀山记 》,倍感这确实是一座不凡的山,她展示的是不屈服,不认命,不臣服。登临山峰,这是一种心情的放飞,心灵的交流,历史的对话。这样的感触愈加强烈,以至于我也想效法古人在山的某一角题句留言,而我最终没能付出行动,是因为害怕我失之全面的评价,胡乱涂鸦会对拜会此山的来客产生误导。呜呼,只好草就如此。 (文/姚老庚)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