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柳州文史地>正文

记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花炮节传承人朱明先

A-A+2015年4月17日16:52三江县新闻中心评论

  裁彩纸、剪彩带、巧缀饰、忙装裱……4月12日,笔者走进“三月三”侗族花炮节发祥地——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古镇,一位斑鬓银须、头顶秃亮、鼻架老花镜的古稀老人在自家敞亮的老宅内用“残指”潜心赶制花炮台,其爱人则在一旁默默地手工剪贴、折叠纸花,他们身后三樽样式各异的花炮台已初具雏形,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坚持纯手工制作花炮台近40载的广西柳州市级非遗传承人朱明先。

花炮台成品花炮台成品

  肯钻研的“机械师”。

  朱明先现年75岁,祖籍福建永定,清朝中期,其先祖因经商沿西江黄金水道溯河而上,最终在富禄古镇扎根安家,至今已是第五代人。“老朱文化不高,但从小爱动脑,遇事总喜欢刨根问底、究其一二,动手能力很强,做出来的东西总比同龄人的要更胜一筹!”他的铁杆伙伴张新忠回忆道。1958年,大队委派其到玉林参加柴油机修理速成班,学成后,他专门负责公社的机械管理与维修,对农机的拆装、操作等甚为精通,因其艺精心细又古道热肠,在当地很受欢迎。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致命玩笑,1958年公社大办养猪场时,他在一次用煤气机打金猫篼(植物名)时,不慎被机器“吞”掉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及半根食指,但他并没因此而放弃动手钻研的好习惯,反而更加钟爱各种手工制作,长期的手工锻炼,使其右手食指长得比拇指更为粗壮。

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花炮节传承人朱明先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花炮节传承人朱明先

  热心肠的“花炮痴”。

  据载,素有“东方橄榄球”美誉的广西三江富禄“三月三”花炮节始办于清朝光绪初年,起初主办方仅欲以节招揽生意和激活市场,岂料一发不可收拾,百余年来久盛不衰,除文革期间停办10多年外,几乎年年举办,到今年已是第131届,2008年侗族花炮节成功列入了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富禄苗族乡还因此被授予“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三月三”花炮节成了侗乡文化旅游和民族团结的“金色名片”。

  朱明先的“花炮情结”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文革后恢复的首届“三月三”花炮节中,他率队参赛并抢得了头炮。然而当时百废待兴,力拔头筹的他并未获得任何奖品,只抱回了一樽做工极为简易的花炮台(相当于大赛的奖杯),这让他哭笑不得——因为按当地民俗,获炮队须于次年“三月三”前复印一樽新的花炮台送还组委会,谓之“还炮”。夺炮无奖,反要还炮,这样的“贴本游戏”让大家啼笑皆非,然众人中唯有朱明先手艺最好,复印花炮台的重任便悄然落到了他的肩上……

  接到花炮台后,朱明先心想:自制的花炮台须在“三月三”数以万计的各族同胞眼前亮相,丝毫马虎不得啊,千万不能在众人面前丢这个脸!可初次接手,难度可想而知,他整日围着花炮台冥思苦想,仔细研究其结构,多方向老者询问各构件的寓意,反复研制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大胆融入三王庙、鼓楼、拱门等侗族文化元素。

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花炮节传承人朱明先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花炮节传承人朱明先

  朱明先说,最早的花炮台仅为三圈花里悬挂一块金牌。后来才演变成以传达神权为理念,制作成庄重肃穆的庙宇建筑和古代宫廷建筑造型。他认为花炮台亦即吉祥物,葫芦与“福”谐音,表示有福,寓意“福禄寿喜”,而宫殿与金山、银山则寓意“升官发财”,金童玉女则寓意“人丁兴旺”,与三个炮最初的寓意相吻合。故其制作的花炮台,材料以木板、方条、竹片为主,炮座左右侧为葫芦形状,正面仿照宫廷大院门形式制作城门,城门左右柱子为浮龙、飞凤绕柱面上,红墙绿瓦。瓦檐镶嵌飞禽走兽翘角,栩栩如生。城门内为冠冕堂皇大厅,摆设案台,台桌上摆设文房四宝,厅堂两侧,金山、银山一座。两旁站立金童玉女。城门两侧镶满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花朵缠护至城门头。炮座顶披红绸,城门头花从中扎有三只蝴蝶在探花,其中大的一只居中,意为祝英台化身,左右两只为梁山泊和马文才。大门两侧书写楹联一对,门上方有横批,多书写吉祥愿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近一个月的精心制作,他的处女作如期亮相在次年的花炮节上,其精美的造型、细腻的做工和大胆的设计吸住了万众眼球,朱老的名气瞬时暴涨……随后的日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赛的奖励物品从无到有,不断变换为生猪、黄牛、彩电、摩托车等,还炮的礼俗也索性取消,每年三樽花炮台的制作重任,不管工钱多寡,全由朱老承担,近40年从未旁落他人,朱老的制作技艺也日益炉火纯青,贵州从江、本县富禄、古宜、老堡等地的大小花炮比赛均找其制作花炮台。上世纪80年代,由其夫妇二人精工扎制的五彩缤纷极具民族特色的“富禄花炮台”还多次被选送到内蒙古、新疆、北京、南宁等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场,让世人惊叹。心灵手巧的他还学会制作腾龙、醒狮等传统道具,举办花炮节时,他还忙前忙后,热心参与舞龙狮、游街、点炮等繁杂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从无半点怨言,当地人均戏称其为“花炮痴”。

  永不弃的“传承梦”。

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花炮节传承人朱明先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花炮节传承人朱明先

  朱明先于2012年3月被列为柳州市级侗族花炮节非遗传承人,75岁高龄的他耳背眼浊,干了30多年仍须亲力亲为,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传人,对此他深感焦虑也倍感无奈。为此,他还为笔者专门算了一笔流水帐:他今年制作三个花炮台的劳务费共1000元,自己备料的成本就需300余元,而其夫妻二人合做至少13天才能完成一个花炮台,三个就得花上40天,每人的劳务费平均一天还不足10元,近乎全职义工。他说:“花炮台制作其实最需要的就是热心与耐心,工艺好坏看个人禀赋。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轻轻松松就能有上百元的薪酬,对这工艺根本不屑一顾!”就连他自己的儿子也是敬而远之,早年就南下广东打工去了。面对传承窘境,他露出渴盼的眼神:“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同时也更希望热心侗族花炮节的后人到家里免费学艺,我将如‘竹筒倒豆子’般把绝技代代相传!”

  目前,广西三江共有县级以上非遗传承名录20项,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56人。近年,该县正不断加大非遗传承力度,通过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建立非遗传承基地、评选十佳民间艺人、加强非遗培训和开展非遗传承大行动等有效措施,先后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侗戏、侗族刺绣、侗族农民画、侗族花炮等非遗项目进行传承保护,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制定实施《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建立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实行必要的有益探索,确保非遗文化良性发展。”该县文体新广局副局长吴美莲说。(龚普康)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