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柳州文史地>正文

桂柳古运河被遗忘的历史

A-A+2015年4月1日11:09新华网评论

  在桂林市的南郊,横卧着一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人们在桂林的地图上,还无法找到它的踪影。然而,这一兴建于唐代的水利工程,却已见证了桂林1300多年的历史兴衰。这就是曾经与灵渠齐名的桂柳古运河,它还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 相思埭。

流淌了1300多年的运河水,有太多的故事想向世人叙说流淌了1300多年的运河水,有太多的故事想向世人叙说

  如今,灵渠已成为桂林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并且加入了申遗的行列。而桂柳古运河,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密布的水葫芦与淤泥中一点点消逝。

昔日的分水塘,如今正在被水葫芦疯狂侵蚀昔日的分水塘,如今正在被水葫芦疯狂侵蚀

  1300多年的历史积淀,让运河之水饱含着向世人叙说的渴望。古老的相思埭,亟待重生……

  一条战略“经济水道”

  公元前214年,灵渠的开凿连通了湘江(长江支流)与漓江(珠江支流),从而将长江和珠江这两大南方水系连接在一起,为秦始皇平定岭南提供了后勤保障。至公元692年,唐代统治者意欲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桂柳古运河应运而生。

  记者来到桂柳古运河,在临桂会仙镇境内的水塘旁,一块由市政府和临桂县文物管理所设立的石碑上刻着有关它的简介“河源于会仙镇狮子岩,汇分水塘,东流至相思江,入漓江;西流折入鲤鱼陡至永福洛清江汇柳江,全长30余里。”

  开凿这样一条运河意义何在?记者带着问题,拜访了对桂柳古运河有着深入研究的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唐凌。

  唐教授表示,桂柳古运河的开凿,最初是出于政治考虑。“唐朝盛世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空前繁荣,而当时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则相对落后。为了增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力,统治者在拥有灵渠的基础上,对水路运输系统进行了扩展”。

  《广西通史》中的记载对桂柳古运河的开凿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桂柳运河)沟通漓江柳江之航运,为桂林通往柳州的水路捷径。开凿前,桂林至柳州的水路运输,系由漓江经梧州,溯西江上桂平,北上黔江,又经象州入柳州,航程千余里。运河开通后,从桂林至柳州全航程仅三百里。”

  关于桂柳古运河的功绩,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个源于小东江边龙隐洞石壁上《平蛮三将题名》碑刻的故事。那是宋代时期,广西有个叫侬智高的首领自立“大南国”,占领了广西与广东的大部分土地。宋朝派出了枢密副使狄青带领军队进行平叛。大宋的军队当时就是通过桂柳古运河运输到柳州以南,运河为宋军提供了便捷的补给通道,最终平叛成功。狄青班师回到桂林后,为了纪实“威服”蛮贼的功绩,特在龙隐洞口刻石永志。

  其军事作用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当时西南反清力量集中活跃,南下的清兵经灵渠到达桂北后,沿漓江南下经桂柳古运河可以抵达柳州,进而沿水路前往云贵边境,对维护清政府时期的统一安定具有重要意义。”唐教授表示,尽管修筑相思埭多是出于政治考虑,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水利工程的建成,综合利用了水资源,既加强了灌溉两岸农田的能力,也方便了航运,使南北物资的流通往来更为便利。

  一段渐被遗忘的历史

  如今的桂柳古运河,早已风光不再。在唐教授的考证记录里,运河旁一个叫社门岭的村庄内一块立于民国时期的石碑,是这条运河还在正常使用的最后证明。

  曾经的地位与辉煌,随着时光流逝,渐渐被人遗忘。

  毛家村,位于桂柳古运河西渠附近的一个村子,因为靠水,村民们现在做起了旅游的生意。在临桂县会仙湿地公园管理局(以下简称湿地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从这里上船,开始了运河之旅。

  撑船的大姐是本地人,四通八达的水道她早已熟记于心,可对于眼前这条桂柳古运河的历史,她却和绝大多数桂林人一样,完全不知。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尽管在历史功绩上桂柳古运河曾与灵渠齐名,但它却总是被人们所遗忘。大名鼎鼎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桂林时,曾停留考察60余天,并对灵渠进行了详细记录。而令人不解的是,沿着会仙湿地边缘向柳州前行的他,却忽略了桂柳古运河的存在。而同样途经这条运河的柳宗元、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也没有在诗作中留下任何有关印记。

  小船在不算很宽的河道中缓慢前行,至乾隆桥前,几根竖立在河道中的水泥桩便挡住了去路。“那是过去有人拦起来养鱼的,要去看分水塘,得下船换车了。”随行的湿地局工作人员说。

  下船走上乾隆桥,放眼望去,周边大片新挖的鱼塘正在侵蚀着运河周边的生态。一位姓秦的村民正在鱼塘里绑扎着隔离区的浮木。与撑船的大姐一样,他也不知道一旁的运河究竟是什么,但却晓得经常会有人来坐船游览,并招呼记者有空坐完船可以到他的塘里钓鱼。

  据悉,桂柳古运河目前所处的会仙湿地内,这样的养殖户并不少,除了本地农民,一些土地甚至已经被长期转包给了外来的养殖户。湿地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是在运河的河道中,也有人利用清淤的围堰搞起了鱼塘。

  尽管早在1986年桂柳古运河就已被列入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待遇显然与实际相差甚远。水质的变化让桂柳古运河承载了难忍之痛。作为运河主要工程的分水塘,如今已被水葫芦完全覆盖,远远看去犹如一片旱地。

  “去年,我们今天乘船游览的那一段也是这个景象,湿地局耗费了大量人力进行了一年的清理,你今天才能够看到水面。再不保护,运河就真的没了。”一位工作人员望着分水塘说道。

  一个亟须保护的遗址

  在不了解桂柳古运河的人眼中,它只是会仙湿地众多水道中的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是,在专家学者的眼里,这是桂林历史文化的一处宝贵遗址,亟须进行抢救式的保护、开发和文化发掘。

  保护桂柳古运河,从大的方面说,这是广西境内继秦代灵渠后又一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国历史上保留至今少有的古运河之一,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桂柳古运河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中央和地方联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运河的开通,让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开始畅通,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人才的流入,他们带来的先进制度和先进理念,在非常大的层面上改革了西南地区的社会结构。”唐教授说。

  “从当时的桂林来看,能够拥有灵渠和相思埭两条关乎国家统一繁荣的政治性运河,足以证明桂林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唐教授看来,桂柳古运河的价值体现与灵渠有着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在技术上,相比灵渠桂柳古运河更倾向于自然与人文的高度融合。运河通航河道东起漓江边的桂林市雁山区的柘木渡口,西至洛青江边的永福县苏桥镇,正好在两河水流充沛,有利于通航的地段。而且运河大多借用自然河道,除了陡闸,极少有人工开凿的痕迹,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运河的功能。唐代先人能发现并利用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修筑运河,体现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精湛。

  更为宝贵的一方面是,桂柳古运河在桂林孕育了很多运河家族,这种人文印记使桂柳古运河的运河文明相比灵渠显得更加完整。

  这些运河家族目前都还保留得相对比较完整。在广西师大雁山校区的南边,有几个村子以刘姓为主。唐教授告诉记者,他们的祖先是一名江西人,清初时来到桂林奉命守陡。随着雍正皇帝兴修水利,在桂柳古运河“建闸水之陡二十座,凿去碍船之石三百八十六处”。他的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子承父业都留在了运河沿岸。随着历史变迁,刘氏家族在运河各段不断产生分支,最终建立起社门岭村、竹园村、刘家村和西陡门新村、西陡门旧村等5个村庄。

  “谈论运河的价值,不是光看这条河,它只是一个体系和文明系统的支撑。桂柳古运河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它所支撑起的这个体系和文明系统现在都还存在,甚至比灵渠更加完整。那么保护与开发桂柳古运河,就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唐教授说。(记者张鲲 文/摄)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