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柳州文史地>正文

听苗寨人讲述苗服上的古老“密语”

A-A+2015年2月25日14:56 广西新闻网评论

  新春走基层

  记者大年初二走进融水苗寨,探寻一种濒临失传的神奇文化

  听苗寨人讲述苗服上的古老“密语”

  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古老苗寨里,传统民族习俗依然保存完好,苗族服饰文化是其中最璀璨的部分。尤其在苗族一些重要节日里,男女老少盛装打扮,华丽的苗服头饰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今年春节,记者来到融水安太乡求修村,听当地苗家人及苗族文化专家讲述苗族服饰的独特文化。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225/U12184P1402DT20150225144932.jpg在大年初二求修村坡会上精彩亮相的年轻一代苗妹子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225/U12184P1402DT20150225144936.jpg如今的苗族背带虽然图案精美,但已鲜见迁徙图。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225/U12184P1402DT20150225144937.jpg戈全妈(左)和媳妇戈玲在做苗服
 

  制作一批苗服

  曾要花费1年时间

  腊月二十九日上午,记者来到融水安太乡求修村上屯的戈全妈家,戈全妈和媳妇戈玲正在制作苗服。床上摆放着一些已剪裁好的金褚色亮布,旁边还有许多有待手工缝制的花边。年轻人穿着的苗服大多艳丽,肚兜和外衣上花边众多,家家户户都是手工缝制,可以说每一件苗服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

  正在给一个袖口缝花边的戈玲告诉记者:“过几天村里要搞晚会,所以给两个小女儿新做两套苗服。现在生活好了,不用自己染布了,我们都是买来现成的好布料,自己剪裁缝制。”

  回到从前,做苗服可不是一份轻松活。戈全妈和当地一些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山寨与外界道路不通,物质也极度匮乏,村民们就自己种棉花,抽成线,再把线织成宽约40厘米的白布。接着再用植物染料通过一系列复杂工艺,将白布染成黑色或亮褚色,之后才能进行剪裁缝制。制作一批苗服,往往需要花费1年以上的时间。上世纪90年代后,村民开始下山购买白布染色;2000年前后,经济条件得到改善的村民,开始直接购买商家染好色的布料来缝制苗服。苗服制作工艺的变迁,成为了苗家人生活逐步改善的生动写照。

  想生仔穿鸟纹

  想生妞穿鱼纹

  其实,苗服上还藏有诸多“密语”,姑娘的服饰最为复杂。曾参与编写多部苗族文化著作的学者达汉吉向记者介绍,首先可以看苗服领口上的图案,这是呈现一名苗族姑娘内心的“窗口”。

  一般来说,领口绣花朵图案表示未婚;鸟的图案表示可能已婚,代表这姑娘希望生个儿子;鱼的图案也可能已婚,代表她希望得到一个女儿。所以,待嫁的姑娘会同时做好三四套苗衣,如果婚后生下男孩,还想再要一个女儿,她就会开始穿印有鱼图案的苗服,以期凑成一个“好”字。而如果儿女双全了,就会开始穿四方底纹的苗服。

  苗家姑娘的穿着,和落夫家的时间也有关系。根据苗族习俗,姑娘出嫁后到生孩子前,是不落夫家生活的,而依然留在娘家。这段时间里,她的打扮也很讲究,出门必须身着全套苗服,包括小腿上要绑装饰带,要戴头饰等。等定居夫家并生下孩子后,穿着才不再那么严格。

  孩子的背带上

  暗藏家族迁徙图

  孩子的背带也是苗族服饰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达汉吉介绍,苗族没有文字,但苗族服饰上有反映苗族文字的象形意境,生动地记录着苗族迁徙的悠久历史。

  按习俗,每个家庭给孩子的背带是不一样的,背带由外婆绣好了送给外孙或外孙女。背带上以图形的方式,详细记录着这家人从哪里来,经历了多少代。比如,老人一般会在背带上最先绣上海洋——海边是古代苗族的居住地,然后再绣上河流、高山、田园、星星等图案,代表着这家人穿过多少条河,翻过几座高山,定居过多少地方,从古至今历经了几代人等等。

  至于究竟该如何详细解释这些图案,则只有孩子的母亲和外婆知道。依照苗族习俗,这样的背带传女不传男。

  现实的隐忧

  苗族服饰文化濒临失传

  苗族,是广西12个世居民族之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贾仲益是广西融水人,他曾在著作中提到,在20世纪50年代的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黄帝时的九黎,尧、舜、禹时的三苗,商周时的“荆蛮”,与苗族来源有着密切关系。到了唐宋时期,部分苗族先祖进入今天的融水县境内。到了明末清初,广西南丹、隆林等地也已有苗族定居。

  苗族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苗族服饰文化也一代代传承了下来。但随着社会变迁,如今一部分苗服文化也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今年春节正月初二,是融水安太乡求修村一年一度的坡会,在这一天,绝大多数村民都会精心打扮,盛装赴会。坡会上的杨丹妈是制作苗服的老师傅,她说如今年轻人外出打工增多,苗寨里的家庭经济比以往改善了很多,部分当地居民开始向她直接购买制好的苗服。杨丹妈一年要做数百套苗服,她感慨如今许多年轻女子对于服饰花纹等细节已不太讲究。记者在坡会上与几位盛装打扮的年轻苗族姑娘交流时,她们也表示,只知道过节要穿苗服、戴苗饰,但对服饰上具体图案的意义,她们都不清楚。

  记者在坡会上还尝试寻找传统的苗族背带,却找不到绣有迁徙历史的图案。“苗服文化在部分地区确实面临失传的问题。”达汉吉说,目前只有在良寨、洞头、杆洞、拱洞、白云、红水等苗族聚居区,当地群众仍对苗族服饰文化非常讲究。或许让更多苗族青年深入了解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才能使苗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得到应有的持续的保护。(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文/图)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