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经济数据不容乐观,显示今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较大,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仍是主旋律。在近期的降息降准后,短期内央行可能仍将使用传统公开市场操作和新型工具搭配的策略,去年降息效果仍需观察。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保增长压力加大。首先,1月经济数据不容乐观。制造业PMI指数跌破50%荣枯分界线,CPI更创五年来新低,显示通缩风险正在加剧。PPI连续35个月负增长,生产领域正面临史上最长阶段的通缩。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速放缓,制造业过剩较为严重。受汇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影响,出口增长动力不强。
其次,保增长要求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灵活搭配使用。去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10%以下,是1991年以来的首次。全年财政支出增长8.2%,低于预算的9.5%,未完成1.35万亿元赤字的财政预算安排,显示今年财政下行压力将非常大。伴随着经济增长回落,房地产市场遇冷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地方政府财力受限。这要求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应更为加大。
同时,今年流动性压力较大。去年12月新增外汇占款下降近1200亿元,为去年8月以来再度出现负增长,而这种情况可能仅仅是开始。新增外汇占款下降带来的基础货币缺口,可能至少在2万亿元左右,决定央行需通过各种渠道提供流动性。对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仍然偏高的状态,央行还需继续引导融资利率下行。
因此,从货币政策而言,货币宽松仍是主旋律。
下一阶段,一是央行201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2014年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发生变化,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和其他流动性支持工具)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主渠道,其中中期借贷便利成为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一个新渠道。预计下阶段央行还将搭配传统公开市场操作和新型工具提供流动性。
二是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会再次下调主要取决于外汇占款情况。在外汇占款增长日渐衰竭,资本流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年内还会有小幅下调空间。
三是前次降息效果需继续观察。从央行上述报告披露的数据看,年末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出现微降。考虑到此次利率调整政策的执行时间尚短,贷款利率的下降还会受到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年初重定价、贷款风险溢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政策执行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通常而言,货币政策传导存在半年的时滞,同时考虑到降息会缩窄中外利差,进一步加剧资本流出,短期内再降息可能性不大。(本报记者 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