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记者 张苑)又是一年清明节。斜风细雨,落英缤纷,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思念和哀伤。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为故人献上一束感念的馨香,寄去一份离愁的思绪和对新生的向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再次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70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在那场战争中,无数先烈在桂林这片土地上壮烈牺牲。而今,时光荏苒,硝烟过后,留给后人的只有那一个个安然的墓冢和一段段血与火的传奇故事。
今天,我们再次忆起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让那些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继续激励我们前行。
在桂林七星公园普陀山的怀抱里,静静地躺着几座并不起眼的墓冢——— 它们分别是阚维雍、陈济桓、吕旃蒙三位将军,以及八百壮士墓。70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尽,那血与火的抗争,悲壮而惨烈的战争早已沉淀于历史深处,如今,山岭间绿树掩映,游人如织。
那满载历史沧桑的石碑上,镌刻着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桂林的那一段喋血壮史———
1944年11月上旬,日军大规模进犯桂林,国民党第四战区组织桂林保卫战。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日军连续不断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中国守军顽强抗击,双方拼死争夺。在强攻伤亡巨大的情况下,日军使用了大量的毒气、窒息性煤气和火焰喷射器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大量将士中毒死伤。
11月8日,七星山普陀峰失守,部分守军及伤员800多人撤入七星岩中继续抵抗。日军无法攻入洞内,便向洞内施放毒气,继以火攻,守军官兵除少数人由后洞突围脱身外,其余全部壮烈殉国。后日军大量增援,中国守军伤亡惨重,终因寡不敌众,桂林城中据点大部分丢失。面对危急的战局,阚维雍、陈济桓、吕旃蒙等守城将领与敌人殊死搏斗,壮烈殉国。
阚维雍:“断头不作降将军!”
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时任陆军第31军131师师长的阚维雍不畏枪林弹雨,日夜指挥战斗,与敌人浴血苦战。面对不可逆转的战局,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请求弃城突围,但阚维雍慷慨陈词,一再誓言坚守,并留下绝命诗:“千万头颅共一心,岂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作降将军!”之后,他在铁封山师部举枪自杀,壮烈殉国,实现了他战前与桂林共存亡的誓言,时年44周岁。
陈济桓:“生为桂林守军,死作桂林雄魂!”
突围中,城防司令部中将参谋长陈济桓同样用行动诠释了“英风亮节”的真正善意。
陈济桓是在1944年日军攻占桂林前夕主动请缨参战的。在此之前,他曾因参加军事演习坠马受伤,但心怀一颗报国之心的他义无反顾投入到桂林保卫战中。陈济桓在临战前曾即兴作诗:“生为桂林守军,死作桂林雄魂。”
1944年11月9日晚,陈济桓部署官兵向西突围,到达侯山坳附近时,他受重伤倒地。为了不拖累突围的将士,他举枪自尽,壮烈殉国。时年51周岁。
吕旃蒙:“愿与桂林共存亡!”
1941年12月,吕旃蒙被任命为陆军第31军少将参谋长。1944年9月,桂柳会战开始,31军奉命防守桂林。战前,面对敌强我弱的险恶形势,吕旃蒙曾写下“愿与桂林共存亡”的遗书。11月9日晚,吕旃蒙率部队往侯山坳附近突围,遭敌人阻击。他率部反复冲杀,与敌人殊死搏斗。终因久战无援,于10日拂晓阵亡于今德智中学附近,时年39岁。
后人修三将军墓及八百壮士墓告慰英灵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国民党桂林市政府拨出专款,由广西省会警察局组织清理七星岩内遗骸,计有823具,尽属广西子弟兵。同时,国民政府为三将军举行隆重的公祭,将其厚葬于桂林七星山普陀峰博望坪(时称霸王坪)。在那片静谧的山谷里修建了三将军墓和殉职纪念塔,八百壮士墓及纪忠亭。
阚维雍、陈济桓、吕旃蒙三位抗日爱国将军的名字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而对于“八百壮士”来说,他们只是一个概念,由于战争的残酷,他们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更有千千万万的中华英雄儿女战死沙场,甚至连尸骨都无处寻觅。
4月2日,记者来到三将军墓及八百壮士墓前。只见墓冢前摆上了许多花圈,许多桂林的民众自发前来悼念。人们站在写有“英风壮节”的殉职塔前抚今追昔,细细品读镌刻在石碑上的英勇事迹。在八百壮士墓前,人们静立冥思,以无声的方式缅怀那些逝去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