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报讯(记者 杨力叶)徐先生从福州来桂林旅游,在参观了桂林博物馆的“漓江画童”展览后,想买一些纪念品带给亲戚朋友,却因馆内商品数量稀少而未能如愿。反观国内各大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成为热议话题,从耳机到雨伞,从折扇到行李牌,甚至于饼干都深受欢迎。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内几家文博单位,发现相应的文创产品确实寥寥无几,不少博物馆还是主要提供接待参观的职能,在开发文创产品这一环节中,桂林文博界任重道远。
桂林文创产品少有待开发
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刚刚结束,广西文博系统6家单位设计的文创产品在展览中亮相,其中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的一组以广西境内12个世居民族为形象而设计的卡通民族娃娃,形象鲜明、生动活泼,自然博物馆展出带有本馆元素的雨伞、T恤衫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以馆藏瓷器、铜器等历史文物为题材的各类文创产品,都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近年来,为更好介绍和宣传馆藏文物精品,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桂林博物馆立足于馆藏文物资源,在挖掘藏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批内涵丰富、工艺精良的文创产品。在此次东盟博览会上,桂林博物馆的高仿明代青花梅瓶、高仿清代扇面、邮册、文具及出版图录等5个系列共22种文创产品也一并亮相,向参展商和国内外观众宣传和展示了馆藏文物深厚的文化底蕴,加深了观众对桂林博物馆的了解,促进了桂林博物馆与馆外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有比较才会意识到差距。此次区内文博单位展出的产品接地气,已经向日用品和生活用品迈进,比如用馆藏产品元素做成的丝巾、T恤衫、玩具较受大众欢迎,而桂林博物馆的展品中除了文具类文创产品外,大多还属于欣赏与摆设的范围。桂林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谭小荣在展览中看到自然博物馆推出的一个恐龙蛋玩具产品,里面包着恐龙的部件,可以让小朋友组成一只恐龙的形状,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在组装过程中加深对恐龙的认识。
近年来,文创产品有日益走红之势。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胶带,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雨伞、“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面具饼干等,均在网上走红。人们渐渐发现挖掘文物内涵,使古代文化穿越附着在现代事物中,经过再度创造的产品日益受到欢迎,一个充满商机的领域正展现在人们面前。据了解,北京故宫博物院已经开发了将近7000种文创产品,上海博物馆也有2万余件文创产品面世。与此相对应的,是桂林文博界的文创产品还处于一个有待开发的阶段。记者调查发现,我市除了桂林博物馆有多品种多系列的文创产品,桂海碑林博物馆只有拓片产品外,其他文博单位的文创产品还是一片空白。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馆长周海表示,该馆近年工作重点放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上,文创产品的工作今年正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即将向社会征集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意,然后寻找合作伙伴开展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制作,一些小系列的文创产品将在今明两年陆续面市。
还未曾到市场中“试水”
今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不啻为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带来一张“通行证”。条例规定,博物馆在不违背其非营利属性、不脱离其宗旨使命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经营活动。条例还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在3月20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的宣传贯彻《博物馆条例》电视电话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指出,国内外博物馆发展实践表明,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既是博物馆文化推广与宣传、满足公众多层次需求,又是博物馆获得一定经济收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做法。虽然博物馆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博物馆从事经营活动。对此业内专家的解读是,博物馆的“非营利”性质与“盈利”并不矛盾,盈利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充分满足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开源。
博物馆开发出文创产品获得了收益的话,由博物馆进行支配,将收益再用来投入文博事业当中,用来再生产,这样就做活了文创产业。然而,尽管《博物馆条例》鼓励博物馆开发与经营文创产品,但在运行机制上目前还没配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积极性。
桂林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谭小荣在与区内同行的沟通中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从实际来看,我们去投入去做的话,我们投入了成本,势必要做销售,而我们销售所得资金,按规定是要全部上交财政,那么财政按多少比例反馈给我们,这些都不得而知,这就影响了积极性。”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有想法,但是步伐都不大,都在观望或尝试着往前走,同时等待相关的配套政策出台。
在等待与观望中,桂林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还未曾到市场当中去“试水”,目前开发的产品还只是作为纪念品和礼品,其中高仿梅瓶作为礼品送给来桂林访问的外宾,其他文创产品如笔记本、笔、书签等作为纪念品,在馆内展览和博物馆外展活动时免费赠送给公众。至于何时走向市场,桂林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将等桂林博物馆搬迁到新馆以后,看看上面出台运行机制和配套政策后再拿出办法。
与旅游结合或可打开产品市场
北京故宫博物院将其文创产品的设计定位为“流动的故宫”、“可带走的故宫”,数千种文创产品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设计团队在运作。同样处在博物馆文创产业领军队伍的上海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也有团队在支持文创产品的开发。就是我区文博系统也有专门的文创产品研发部门,比如民族博物馆有产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有文物苑,柳州市博物馆也有公司专门运作文创产品。
桂林博物馆最早的文创产品,应该是从2000年开始出版的图录算起。至于高仿扇面和高仿梅瓶是四五年前开始出现的,但是带着博物馆馆藏文物元素的创意的文创产品,从去年才开始设计制作。这些有创意的文创产品暂时由该馆陈列部来兼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出文创产品后,再找厂家合作制作,“毕竟我们自己的人员更了解我们的馆藏文物,研究得更透,能用更恰当的方式进行表现。”谭小荣说。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准备,将推出一些创意含量高,既紧扣馆藏特色又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创产品,参加区里即将举行的文化创意大赛。
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外界公司进行合作,或可碰撞出不一样的创意的火花,现在桂林博物馆也在尝试着与文化公司合作创作文创产品。最近该馆就着手让我市一家公司设计了一些具有青花元素的U盘、钥匙扣等文创产品,看看他们对馆藏文化元素是否能理解与把握,是否具有合作的前提。因为青花梅瓶是桂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使用梅瓶元素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的主要元素也成了桂林博物馆目前的主要设计方向,不久的将来,青花系列的雨伞、钥匙扣、明信片等将会陆续出现。
与国内红红火火的文创产品市场相比较,桂林的文创产品还处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阶段。我市一位工艺美术专家表示,桂林文创产品应该走出博物馆,成为大众消费的一部分。文创产品内涵十分丰富,依托馆藏的资源,其作品既能与工艺美术相结合,又能与旅游相结合,要受到公众的喜爱还得接地气,不能够太高雅,这十分考验设计者的眼光。作为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的文创产品可以充分地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或许能打开市场的大门,然后再做其他方面的开发,使之循序渐进,得到良好的成长。游客们将这些文创产品带回家,也就是把桂林文化带回了家,无形中就使桂林的形象得到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