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上官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古诗描述了南朝寺庙之盛。与之相比,北京也并不逊色。老话曾有“北京有多少条胡同,就有多少座寺庙”的说法,其中不乏名刹。近日,在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记者接连走访北京数个古寺、道观,探寻这些古建筑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提高,一些古刹得到了较好保护,但还有一些存在问题。如福祥寺便已沦为大杂院,挤满私建房。
走访:宏恩观曾是菜市场 “双寺”之广济寺现为酒店
记者走访的第一站是双寺,位于西城区旧鼓楼北大街附近。双寺始建于明代,分为东西二区,东为嘉慈寺(今不存),西为广济寺。记者通过实地探查发现,现在的西寺广济寺已非一处宗教活动场所,而是一家名为“北京阳光老宅院”的酒店。原来的山门变成过道,前殿、中殿、后殿等建筑仍存,被因势改为酒店客房等各类设施。正殿前余一香炉底座及碑碣等物,不复往日香火之盛。
离开双寺,沿着旧鼓楼大街一路行来,穿过豆腐池胡同,便能看到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宏恩观。据称,宏恩观本是元代千佛寺旧址,后由清宫二总管刘素云出资重修。由于清末赫赫有名的太监小德张曾在此养病,所以也有此观为小德张所建的讹传。
由于正门紧锁,记者绕至后院,发现后墙仍残存一段,远远望去,后殿彩画依稀可辨。一位老街坊悄悄告诉记者,解放初期,这里从观门至帝君殿曾被辟为菜市场,可随意出入,东院临街处为咖啡厅。但现在后殿为私人居住,“殿里没什么了,整体保存的还不错。里头住着一家外籍华人。据说人家花很多钱拿到宏恩观使用权,现在还在承租期内。这人爱画画,很烦有人来”。
与上述几座寺院、道观不同,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的法源寺可算目前保护较好的一座寺院,亦是佛教活动场所,不过殿内陈设的文物也并非“原装”。该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当时称“悯忠寺”,是北京市区内最古老的名刹。据寺僧透露,由于一些原因,法源寺大殿原来摆放的佛像等物都被毁掉了,房屋也一度较为破败,后国家拨款进行修缮,信徒则募集资金修整部分大殿,“现在殿堂里摆放的文物都是从故宫博物馆调过来的”。
唏嘘: 昔日福祥寺变大杂院 挤满私建房
在记者走访的几座寺院道观中,最令人唏嘘的恐怕当属福祥寺。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寺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26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当时宫中一武姓太监为了给明英宗祝寿修建此寺,御赐额“福祥寺”。雍正年间,因三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驻锡于此,遂改为藏传佛教寺院。
现在的福祥寺不见往日荣光,仅剩一个狭小入口通向寺内,如非刻意留心,很容易一掠而过。原来山门的位置被红砖、水泥填满,木柱夹杂其中,墙上仍旧留有几十年前的口号与标语,数条电线扎成一束从门洞横穿而过,道路坑坑洼洼狭窄难行,两边挤满低矮的平房,昔日福祥寺已然变成大杂院。
穿过山门,记者碰到一位准备外出的老人。得知记者来意,居住于此已经五十年的老人摇摇头,“现在的福祥寺仅余一座天王殿。起先天王殿后头还有一间中和殿,再往后还有一座大殿,唐山大地震后这两座殿就拆了”,“以前还比较宽敞,到山门那儿能开进汽车”。
循着老人的指引,记者看到了目前仅存的天王殿:大约三分之一的建筑已经被民房遮挡,飞檐斗拱之下,殿前的过道拥挤而杂乱。原本应该是大殿门口的地方不知何时安上两扇半人高的铁门,门已上锁,锈迹斑驳。
仰首而观,木质结构的大殿顶部有些下沉,裸露在外的大柱出现多处裂缝,窗户上的玻璃亦残缺不全,有的仅余破落窗框,斜上方则挂着一排电表和电箱。隔着缝隙向殿内张望,里面堆放着纸箱、柜子等杂物。唯有大殿顶部的彩画,虽积满尘土,但仍可依稀辨认出昔日艳丽色泽。
根据现有资料可知,改革开放后,北京仪表五厂把天王殿租下作为厂房,工厂搬走之时大殿还算完整,但就此荒废下来。指路的老人证实了以上说法,他比划着说,福祥寺曾占地极广,纵深从山门一直延续到后边的另一条胡同,“现在寺院前头挤满了私建房,连消防栓都没有。我们吃水没人管,管道也没人修”。
当记者好奇的追问旧时福祥寺的盛景之时,老人沉默了很久很久,才有些答非所问的说了一句:“这以前是个多好的地儿啊。”
纵议:利用合理古寺建酒店或可行 目前保护力度仍不够
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利用的议题,一直颇受各界关注,承载着独特文化内蕴的古寺庙也在此列。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古寺受到重视的同时,近年来一直有“600年古寺沦为大杂院”、“古寺变高级会所”等新闻见诸媒体报道,每次都能引发巨大的舆论关注。
但古寺等古建筑变为酒店就一定不好吗?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这些问题需要综合客观的进行分析:利用合理则可行,“酒店会对文物进行正常维护。如果全部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那么寺中要安放佛像等文物、调配驻寺人员及管理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用于后期维护的资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多年致力于古建筑保护的学者姚远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他说,古代寺庙不一定要恢复为宗教场所,在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法规进行修缮、界定其合理利用的范围的前提下,改为酒店的方法是可行的。
在维护与传承之外,古寺的安全恐怕更值得关注。2003年,武当山古建筑群的玉真宫主殿大火中被毁、独宗克古城失火……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殷鉴不远,导致灾难的原因不一而足。而造成古寺维护困难的问题,除了维护资金、安保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姚远表示,其中也有“产权”这一复杂问题。但他说,无论什么情况,一幢古建筑总该有产权单位,当由其履行保护义务,“修缮资金很难全部由政府文物专项资金提供,还是要根据文物保护法规规定:谁使用谁修缮。这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
“古代寺庙既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当地居民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维护好利用好可以焕发新姿。比如可以合理腾退、成为新的宗教场所;可以作为社区公共设施,被公益组织利用起来等等。”不过姚远最后也承认,“现在是保护的力度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