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报讯 “看病贵”,湖北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感冒挂了三天药水,支付了1200元药费,在惊讶的同时,他暗自调查发现,所用药品价格“水分”大得离谱,出厂仅10元的药品在医院开售达到192元,足足是出厂价的19倍。(2015年3月27日 彭拜新闻网)
新医改尽管已走过6个年头,但“看病贵”却依旧是让老百姓头疼的大问题。感冒挂了3天水,竟花了1200元,所用药品价格“水分”大得离谱,出厂仅10元的药品在医院开售达到192元,足足是出厂价的19倍。药品加价咋就如此“任性”?层层“滚雪球”是医改之痛。
药品价格是医疗改革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将药品价格真正降下来,“看病贵”的难题才有希望得到破解。而此前及进行中的药品“零差价”,仅是从医院层面让利于患者,看来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医院采购前的加价问题。也就是说,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采购前这一区间,可能还是个盲区,存在层层加码的现象,有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利润空间。一些原本价格并不太高的药品,在倒腾中水涨船高,让患者难以接受。10元20元的药品,摇身一变就是上百元乃至数百元,这就会使患者往往不堪重负。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若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医改就难有美好的前景。虽然注入大量医疗资金,那也等于白忙活,只能是肥了药企以及流通环节的腰囊,患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可见,控制药品价格不仅要看好医院,更要从源头上坚决控制药品价格,防止“虚高”,挤干其过多的水分。笔者认为,一是减少药品采购的中间环节,实现医院与药企间的对接,促进药品价格的合理归位;二是将药品利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这就需要加强对药企的管控,实现药品成本及销售价格的公开透明。因为,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作为药企更要有社会担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有悲悯之心。
当然,并非是强迫药企搞慈善,毕竟药企在市场竞争中首先是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并回馈社会,不赚钱的买卖恐怕谁都不干,控制药价也不等于一味打压药价,合理的利润要得到尊重与保护。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哄抬药价则要实行零容忍,即使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要果断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