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场接受尚需时日
和电动汽车一样,电动排筏面临的瓶颈也在于高成本。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大力补贴纯电动汽车购买,北上广一些城市对续航2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节能补贴达到了12万元,甚至还免除了上牌费用。
而电动排筏面对一片空白的市场,政府补贴眼下还无从谈起。
桂林九马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漓江电动排筏的制造方,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一套电动排筏的造价在5万元左右,如何能被市场接受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是电动排筏的后期费用较低是一个明显的优势。”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
目前一艘汽油排筏按每天行驶6小时计算,消耗的汽油在12升左右,花费近100元。
但如果使用电动排筏,6个小时使用下来只要20多元的电费。三到五年使用下来,电动排筏的总成本和汽油排筏相当。
对于电动排筏的推广,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相关人士则算了另一笔“环境账”。
漓江现约有2200艘排筏,按每条排筏每日消耗12升汽油,全年300天统计,总共至少要消耗792万升汽油。按照环保部门的测算,一升汽油燃烧可产生10立方米的废气。因此,漓江上光排筏每年产生的废气就超过8000万立方米。
“如果所有的排筏采用电力等清洁能源,这对漓江的环境保护来说意义深远。”这位人士表示。
另据了解,相关部门正在争取今后对漓江的电动排筏给予节能环保补贴,目前尚需时日。
未来游漓江将是“全绿色”
据了解,漓江电动排筏最快在明年上半年试点使用,届时在杨堤段游览漓江的游客能率先体验到。
漓江电动排筏的制造商表示,目前首批排筏已经在杨堤到九马画山一带试航了多次,正在根据试航结果,对排筏进行调整,“比如最大转速的设定、需要配备电池的电量、数量等”。
同时,在提高电动排筏性能的同时,还争取进一步降低排筏蓄电池的生产制造成本。
除了技术上的准备外,在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海事部门的协调下,自治区海事局和船检局正为漓江电动排筏制订检验和发证标准,以便今后能够推广应用。
据市海事局介绍,自2006年以来,漓江排筏迅猛发展,漓江排筏数量最多时有3500多艘,庞大数量的排筏一直是漓江保护的难题之一。
今年6月,漓江杨堤至兴坪段排筏经过政府收购后,排筏数量已经减少了1000多艘,对排筏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记者从市漓管委了解到,为更好地保护漓江,让“世界的漓江”免受污染的侵扰,今后通过政府采购或者商业运作,不单漓江的排筏游览会逐步采用环保的电动排筏,桂林还将推进漓江游船的天然气动力改造。
也就是说,今后漓江上的游船和排筏都将使用环保动力,实现漓江旅游生态的“全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