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发生两起未成年少女欲轻生事件;事发前,孩子均与妈妈发生争吵孩子不快乐,家长应思考。
●根源:家长在孩子年幼时过于宠爱;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发现问题又纠正得太急
●探因:激动情绪是危险举动导火索,父母、孩子均情绪激动时,家长应让孩子
●注意:孩子在长大,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
●建议:跟孩子说“我们一起改”,让青春期孩子有被尊重和平等的感受
学校放假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可在一些家庭,长时间的相处,却让孩子与父母的变成了一对“矛盾体”。近日来,桂林市便发生了两起未成年孩子欲轻生的事件,所幸被赶来的消防员救下。
放假了,你家的孩子开心吗?与家长冲突后,孩子为何作出那么轻率的举动?长大的孩子为何与家长成了“冤家”?
事件1
跟妈斗嘴后 女孩要轻生
7月21日下午4时许,在资源县城一居民楼里,小敏(化名)爬到家里四楼外墙屋檐上。
小敏是一名初二女生。小敏妈妈说,事发前,两人因为生活琐事拌了几句嘴。吵完后,女儿就很激动地跑回房间,打开窗户爬了出去。救援人员到来时,小敏的情绪仍十分激动,一边喊着自己不想活了,一边在屋檐上做着危险动作。
小敏妈妈和救援人员轮番耐心劝阻,小敏还是听不进,仍然站在危险的地方。救援人员只好迅速在楼下设置救生气垫。在楼上,有人不断劝说小敏分散她的注意力;另一边,几人从隔壁房间的窗户悄悄靠近,趁小敏稍放松的瞬间,一把拉住女孩,最终成功将她带回房间。
看到孩子平安,小敏妈妈久久抱着女儿不肯放开。最后,小敏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事件2
孩子生闷气 独自坐窗外
无独有偶。灵川县城也发生过类似一幕。7月9日中午,在灵川县城银渠路一小区,细心的邻居发现,一名十四五岁的女孩,坐在6楼的窗台上。
女孩叫小美(化名)。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时,小美已从窗台上下来,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谁叫也不肯开门。据小美父亲介绍,前一天晚上,小美与和妈妈因为一些小事吵架,之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起初,夫妻俩也没在意,直到第二天中午,小美一直都没有出来,敲门也不开,他们才担心起来。
“我们都不知道她坐到了窗外,做出那么危险的举动。要不是你们来了,我们还以为她只是躲在房间里。”担心小美在房间里出事,消防队员从楼顶下来,从窗户进入房间把女孩反锁的大门打开。
见到仍躺在床上生闷气的小美,父母赶紧抱着女儿连连安慰。
探因
激动情绪 诱发危险举动
暑假期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机会更多。为何会接连出现上述意外?7月22日,南国早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莫秀锋博士。
莫秀锋认为,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是家庭教育后天培养的。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过于宠爱,长大发现问题后又纠得太急,这让孩子一时间很难适应。
她建议家长们,当跟孩子意见不合时,父母在情绪激动时应让一让孩子,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进行更有效的交流,避免激动的情绪成为诱发危险举动的导火线。
与此同时,父母应该冷静地反思一下,自己的哪些行为习惯和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和孩子的相处时,可以更坦诚的聊一聊家长自身的不足,真诚地跟孩子说一句:“我们一起改。”让青春期的孩子有被尊重和平等的感受。
声音
每个孩子都有“两双脚”
“每个孩子都带着两双脚来到这个世界上。”莫秀锋说,一双是我们看到的孩子走路的双脚,另一双看不见的脚则是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脚在长大,父母知道给孩子更换合适的鞋子;孩子心理的脚同样伴随着成长发生变化,但不少家长却意识不到,甚至在一些家长心里,一直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需要自己的爱、呵护与指导。殊不知,不注意孩子心理变化的指导,在孩子眼里会成为多余甚至厌烦的“指手画脚”。
莫秀锋说,父母应该意识到渐渐长大的孩子,慢慢有了抗议、不合作的意识。真诚地沟通,平和的交流,不断改进和孩子的沟通教育方式,才能让这双无形的脚更健康。(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