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记者魏碧锋 文/图)苹果切开后,果肉很容易变色,这是生活常识。可从超市买回切片分装的苹果,开袋放置了两天依然不变色。近日,有南宁市民就遇到了这种怪事。原来,商家在加工过程中用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溶液浸泡过切片的水果。专家解释称,这种做法本身问题不大,但改变了切开水果应有的外观,容易误导消费者购买到不新鲜产品。
市民疑问:
切片苹果两天不变色
“切开的苹果居然两天不变黑,真是怪事!”7月17日,南宁市民钟女士在家附近超市购买了一盒切片包装的果盘,由于家里人少,打开包装吃了几块后,就随手放到冰箱,之后就忘了再吃。7月19日,钟女士整理冰箱时,想把剩下的水果扔掉,她惊讶地发现:几片切开的苹果和桃子,居然和刚切开时一样,丝毫没有变色。
好奇很快变成了疑问,钟女士告诉南国早报记者,刚开始她还以为是冰箱的保鲜效果,但仔细一想,以前自己切下的苹果,放在冰箱里半天也会变黑。难道是商家往果盘里加了东西?
带着钟女士的疑问,1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南宁市星光大道的超市。在水果销售区,记者看到,多种切开的水果被保鲜膜装好一同销售,里面的各类水果看起来都是刚刚切的。随机选取几盒做下标记后,记者离开超市。
当天下午3时许,记者再次回到该超市发现,两盒做下标记的果盘已经售出,一盒还在。这盒上午就摆上摊位的果盘,看起来和上午没什么变化,和其它刚刚摆上摊位的果盘也没有什么区别。
商家回应:
不变色水果用溶液泡过
在市内多家超市,记者都发现了这种将水果切片包装的果盘。无一例外,这些果盘里的水果,看起来都像是刚刚切的。
在民族大道一家超市,正在选购果盘的消费者吴女士说,她平时喜欢吃不同种类的水果,但一样一样买,不但贵也容易造成浪费。鲜切的果盘品种多,看起来也蛮新鲜,她和同事都经常买。
这些果盘真的如吴女士认为的那样新鲜吗?多家超市的售货员都告诉记者,他们的果盘卖得很好,每天基本上都卖完。不过,一名售货员也私下承认,果盘里的水果都在溶液里泡了一下。但具体是什么溶液,对方并没有详说。
在市区一家售卖鲜果捞的小店,店主小张告诉了记者实情。他说,很多水果切开后,几个小时不处理,都会变黑,切开后用盐水泡一下,就没那么容易变黑。不过由于盐有咸味,大家喜欢用维生素C,效果更好,也不会改变水果原有味道。
记者实验:
维生素C溶液防变色明显
为了验证商家说法,记者进行了一番实验。实验材料:苹果两个,纯净水300毫升,维生素C药片3粒(0.3克),食用盐一小勺;食用器材:玻璃杯、碗各三个,保鲜膜三张,量杯等;实验条件:白天室内通风。
首先往玻璃杯中各倒100毫升纯净水,A杯放入维生素药片,B杯放入食盐,C杯为纯净水。搅拌制成溶液后,将洗干净的苹果切出大小相当的果片依次投入,浸泡十分钟。随后,将浸泡过的果片甩干,依次放入对应的A、B、C三碗,用保鲜膜封口。6小时后,再切开另外一只苹果,和碗中苹果进行颜色对比。
记者看到,A碗中苹果和现切苹果无异;B碗稍微泛黄,但不明显;C碗样品已经明显发黑,部分呈褐色。
随后,记者将原本已经变黑的苹果,投入装有维生素C溶液的A杯再次浸泡10分钟,拿出甩干后发现,褐色淡了一些。
专家释疑:
水果“泡澡”是“假保鲜”
切开的苹果为什么会变黑,维生素C溶液为何又有防变色效果呢?自治区农业厅水果专家梁侠解释说,切开的苹果变色,是因为苹果细胞被破坏后,里面的酚类物质接触氧气,发生一些列化学反应后,会形成褐色物质,桃、梨、马铃薯等也有此类现象。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用溶液浸泡过后,切开水果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被延缓了。
一家药店的药剂师罗先生告诉记者,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蔬菜水果本身就含有这类物质。用维生素C溶液浸泡水果保鲜,他也是第一次听说,从食用安全的角度来看,在保证药品正规、使用规范的前提下,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
可在自治区水果总站站长李标看来,商家使用维生素C溶液浸泡切开的水果,这一行为却是有害的。“这相当于一种表面保鲜,是一种假保鲜。”李标说,切开的水果容易受污染物、化学品、细菌等污染,保鲜期是很短的。商家使用维生素溶液仅仅是延缓了色变,水果切开后,变质其实一直在发生,消费者仅凭外观购买水果,很容易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