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灌阳·清洁城乡’活动中,党员干部要做积极的倡导者、主动参与者、努力实践者和榜样示范者,点燃党员干部争创一流业绩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带动群众发展生态产业。”灌阳县委书记沈荔芳坦陈。今年开展“美丽灌阳·清洁城乡’活动以来,灌阳县把清洁城乡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迸发出极大的创业激情。
清洁城乡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统一步调
灌阳县早在2011年就率先在全区推行生态立县战略,各级基层党组织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重大项目来抓,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曾荣获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9块“国字招牌”,今年6月又荣获“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雪梨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黑李之乡”称号。
今年以来,灌阳县创新实施“区域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将清洁城乡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全县138个行政村划分为水果、超级稻、经济作物种植等若干个跨乡镇、村屯区域,在生态产业种养、加工基地上成立跨村屯临时党支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联络小组,开展片区文体联谊活动,宣传清洁城乡工作;开展片区土地整治及农田生态环境整治;推动片区协调开展改水改厕、兴建沼气工程等区域性共建工作。
“区域基层组织建设”激发了党员群众“比、赶、超”的竞争意识,破除从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弊端,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清洁城乡工作统一步调,全面推进。
白竹坪和米珠山是灌阳镇大仁村委两个自然村。前几年,米珠山屯整洁卫生的村容村貌和绿色生态的雪梨、黑李、西瓜引来了一批批城里人观光旅游,村里搞起了10多家“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白竹坪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向米珠山屯学习,全力清洁家园,做到“沿路无垃圾,村道无禽畜,房前无堆放,屋后无杂草”,村里也办起了8家“农家乐”,且生意越来越红火。
清洁城乡与生态农业发展合成一盘棋
“以前,田里的稻草我们用火烧掉,容易引发火灾,还污染空气。现在实施稻草沤猪牛栏粪技术,发展沼气,用沼渣来肥果和杀灭病虫害,我们再也不烧稻草了。”洞井瑶族乡椅山村村民蒋勇华说。
灌阳县以灌阳镇大仁村、新街乡富瑞坪村、洞井瑶族乡椅山村为示范点,探索“户分—村收—乡转运—片区处理”的垃圾生态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处理成本,实现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生态化。县财政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12万元启动资金,群众每人每年自筹10-20元,用于清洁城乡工作。目前,该县投资700多万元建设的新街乡西山坪垃圾处理中转站和新圩乡垃圾处理中转站已经完工试运行,各村屯均设置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建成垃圾焚烧炉(箱)20个、垃圾池812个,配备小型垃圾清运车360辆。
目前,灌阳县重点推广实施“小块并大块”土地流转和雪梨、黑李、脐橙、超级稻、红薯等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有效实现了耕地、水、能源“三节约”,并在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生物病虫害防治等生态农业技术。与此同时,全县138个行政村持久开展“田间地头随手捡”行动,有效推动了全县“清洁田园”工作。
清洁城乡与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拧成一股绳
“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广西境内路段(灌阳到全州凤凰高速)横穿我县,交通便利。我县的月岭古民居、大仁村生态休闲园、小龙景区等风景秀丽,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我们要在山清水秀中打造生态旅游名村。”县长陆桂弟胸有成竹。
新圩乡小龙村依托本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好现有的农村、农家、农田资源,重点培育以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主题的旅游项目,选择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古民居改造成集吃、住、游、乐为一体的景区旅社型农家乐。
小龙村委主任陶杰说:“我们不仅是农民,还是村里旅游项目的‘股东’,清洁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就是我们的共同财富,所以,搞好环境保护和乡村的绿化美化,就是在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