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晚报讯 (记者 李书厚 孙跃)“你们的老家在哪里?”近日,在孙子的婚礼上,90岁的俞英文老人与同桌的亲家聊天时,无意中问到了对方的祖籍。当对方回答说是在河南新乡附近时,老人眼前一亮,“我在你们那里战斗过。”老人脱口而出,随即热泪盈眶,接着向后辈忆起了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千锤百炼不忘峥嵘岁月
挺进大别山、围剿黄维兵团、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留了几十年的6枚勋章,记录着俞老把青春献给了最伟大的事业。“那些场景真的忘不掉。”老人说,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参加过大大小小多少场战役了。可是,每一次大的战役,他都能讲出一些记忆犹新的故事。
“是天意啊。”说起怎么参军,老人总觉得是上天的安排。1946年抗战胜利后,广西的国民党开始大肆招兵。要求每家每户有两个兄弟以上的,至少要有一个男人出来当兵。俞英文家的大儿子被选中了,哥哥早已经成家了。
“他们就来劝我去。”老人说,那时候自己是“孤家寡人”,哥哥有了自己的家庭,只能自己顶替哥哥去当兵。就这样,他就代替哥哥穿上了国民党的军服。
可是,入伍以后,训练很严厉,连长经常在他们面前挥舞着拳头。可是让他与其他战友们感到奇怪的是,每次连长都是挥动拳头却从来没有一次打到他们。随后,连长带着所有战士就从湖南到了安徽。夜里赶到营地以后,连长竟然要他们赶紧脱下国民党军服,换上共产党的军装。他们在地下党员也就是这位连长的带领下,光荣地加入当时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三纵。
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数次遇险大难不死
右耳被炮弹震聋、左臂被子弹打断……多次受伤的俞英文,回想战争岁月中多次死里逃生,经常感慨自己是被上天眷顾。让他最难忘的就是参加渡江战役的一次遇险。
“就是个小木船,一个班的在上面。”他说,部队参加完淮海战役之后准备渡过长江,他所在的班共13个人坐上了一艘小木船。面对着敌人的炮火,小船摇摇晃晃地驶到了江心。突然,不远处落下一枚炮弹,小船瞬间解体,大家全部落入水中。仓皇之中,不会游泳的他从水中抓住了一块船板。在江上漂着,又冷又饿,当时他脑子里只有活下来的念头。大概漂了一个小时,他看见江中漂着一根木头,瞅准了个机会,他迅速丢开木板,一把抱住木头继续往下漂。
不知漂了多久,他被江水推上了岸边,后被友军救助。
“你还活着啊”,回到部队的他得知,就是因为那一颗炮弹,13个人中有8名战士丧生。
“我没坐过飞机,我睡过飞机。”老人笑着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作为尖刀插进敌人心脏,每场战斗都是惊心动魄。一次战斗中,一枚炮弹落在了他不远处,当时整个人都被震晕过去。昏迷中,他突然感觉到有人叫他还拍打着他,睁开眼睛,这才发现自己还活着,可是隐隐觉着右耳湿漉漉的,伸手摸去,原来是血。战友将其送往救助,他的病床放在一架大运输机内。随后的手术,受伤严重的他被摘掉了右耳耳膜。
朝鲜战场救了老乡一命
“阿哥,是你吗?你还记得我吗?”从朝鲜战场归国的俞英文,刚回到柳州,就在鹧鸪江附近碰见了一个一条腿被截肢的男人朝他打招呼。一开始他没反应过来,觉得很陌生。然而,在聊天中,他得知,在一次战斗中救助的一名伤员,就是眼前这个人,而且两个人还是老乡。“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喝到家乡的水。”男人说道。
志愿入朝作战的俞英文被分到了运输部队。一天,所在的车队经过一座大山,他就隐隐听到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呼喊救命。
赶紧停下车,仔细搜寻,他在路边的小坑里发现了一名伤员。当时伤员浑身上下到处是血,呼吸很弱,生怕他挺不住。俞英文与战友连忙将伤员抬上了车送到兵站。
一晃两三年过去了,万没想到,当初在朝鲜战场上救助的竟然是自己的老乡。聊着聊着,两人潸然泪下。
“请代我为他们上炷香”
“没有想到父亲还能记起这么多当年的战斗经历。”24日,记者来到俞英文老人家,其儿子俞先生对记者说起此事时,一再强调,“是儿子的婚礼勾起了父亲的回忆。”
原来,俞先生儿子在北京工作,儿媳妇也在北京工作。3月21日,儿子带着儿媳妇回到柳州摆喜酒。这才有了开头的故事。虽然时隔多年,但没有想到,老父亲提起当年,仍记忆犹新。
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渡江战役等等,俞英文转战大半个中国,又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血与泪。虽身经百战千锤百炼,但目前并没有太多人知道他出生入死,三次负伤,落下终身残疾。
尽管如此,年过九旬的俞英文,每每忆起当年与自己浴血奋战的战友,依旧难以平复心头的感伤。俞先生说,当其父亲得知孙子和孙媳妇还要到河南新乡老家摆酒时,一开始还嚷着要跟着过去,但主要不是参加婚礼,而是想去寻找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缅怀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
可由于腿脚不方便,加上已年过九旬,这才放弃这个打算。不过,俞英文却一再要求孙子他们,“一定要替我去给他们上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