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洞在柳州市南郊12公里的白面山麓,1956年考古学家斐文中和贾兰坡到广西进行野外调查时,在这里发现了几件旧石器,经鉴定为旧石器时代遗物。此后,柳州市博物馆曾两次组织人力开掘,得古人类臼齿一颗、石器工具和石料百余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动物化石。1981年和1982年有关单位会同北京自然博物馆对白莲洞进行清理,认为很有科研价值,获得国家经委拨款50万元筹建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在该馆未正式开放前,民革柳州市委会组织党员和社联人士及部分台属前往参观,当时博物馆刚好建成,洞穴照明和道路设施还未完善,洞内有些地方还未开放。前段时间,我和老伴心血来潮,决定到白莲洞重游,再次进入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探奇访古。
走近白面山麓,一座似比真人略大的柳江人农耕塑像屹立在山脚下,那是根据离白莲洞4公里的通天岩出土的“柳江人”化石复原像塑造的:个子不高,鼻梁下塌,颧骨较高,下巴微突,身体形状基本上和现代中国南方人一样。往右向洞穴入口处走去,在树丛掩映下的一方水塘边,有几头大型人造犀牛赫然入目,一下就把游人带进了上古时代!
走到洞穴入口处,一阵阵冷风从洞内喷出,一时间暑气全消,有进入冷藏库的感觉。在强烈的阳光下进入昏暗的洞中,瞳孔有点不适应。但很快就能看清洞内的东西,在柔和的灯光下,眼前只见几个原始人正在准备早餐——烧煮螺蚌。螺蚌是在水塘或小河沟边伸手就可以拿到的食物,原始人多以它为食,因此,各地古人类遗址都留存有螺蚌壳的堆积层。往前还有一群人在河畔叉鱼,为早餐添加食物品种。我在第一次来参观时就听说过,这是一条长达三百多米的地下河,春夏两季水位高时还可以在河上泛舟!因河床层层下跌,落差很大,如遇大雨,山上的水从各个孔隙灌入洞内,然后汇集一处注入河中,可看到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顺着灯光抬头望去,见天空出现晨曦的奇景,看来,洞穴内的居民一天的活路又要开始了——日出而作嘛!听导游说,河里还有盲鱼,但看不见。盲鱼在新兴农场铜鼓岩内的水域也有,暴雨过后地下河水上涨,很容易捞到盲鱼。因为在洞穴地下河生长的鱼类,终年不见阳光,一代代下来双目的功能已经退化了,觅食和自卫或逃逸,全靠其他感官判断。
再往前行,进入了一处童话世界:琳琅满目的石笋、石幔、石钟乳,在五颜六色灯光的照耀下,显得金壁辉煌,令人目不暇接!那一株株拔地而起的石笋,有如未分蘖的新竹;一条条垂直悬挂的石钟乳,有如巨兽的利齿;一片片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石幔,如屏如幛,如帘如幕;一柱柱上下相连、参差顶立的石条,犹如顶梁大柱……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真个称得上赏心悦目!相比之下,芦笛岩、伊岭岩为之逊色。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奇险景致,反而使人产生一种安全感:千千万万年来,这些长达两三米、或更长的娇脆的“艺术品”,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无缺,说明柳州一带地壳结构稳定,从未发生过大地震!行行复行行,一组原始人专心致志地缝制衣服的塑像,呈现在眼前,它告诉我们,在数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穿上皮衣了!
再往前可以清晰地看到镶嵌在石灰岩壁上保存完好的螺蚌、海石花、珊瑚等海底生物化石。它说明在太古时代,广西是一片汪洋!走着走着便走入一间富丽堂皇的、可容下近千人的平顶大厅。听说柳州疏散那年,附近的村民为了逃避日本鬼子的劫杀,就躲在白莲洞里,藏身处可能就是这个大厅。听导游解说,白莲洞的洞穴结构分为五层。可不是吗,我们层层深入迂回曲折,沿着石级盘旋上下,就像进入螺蛳壳内,又如置身迷宫,分不清东南西北!在一处崖壁突出的平台上,又见到一组氏族会议的群塑像,这种会议,是人类社会从早期原始人群时期进入到氏族公社时期常有的场景。游人无心打扰他们议事,只从旁边悄悄走过。离氏族会议会场不远,在另一个大厅里有一群原始人手持石块、木棒、火把,正在追捕两头狼狈逃跑的黑熊。狩猎时期的艰苦生活,磨炼着这块大地上早期的人群,并繁衍到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昨天捕到的猎物还有剩下,一群原始人又聚在一起烧烤食物。听导游说,在清理洞穴时,发现几处炭烬遗迹,说明当时先民已经会用火,还可能懂得人工取火!接下去是进入了一段时宽时窄,忽高忽低的穴道,真个是“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上到一处又高又黑的大洞,导游说那是蝙蝠洞,为了不惊动这些在夜间觅食劳累了一夜的小精灵,我们悄然地走过。最后一组塑像是先人们在制作石器——工欲利其器嘛!
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走到阳光灿烂、热气逼人的洞外,原来这才是主洞口!洞口朝南离地面约20多米,窄窄的平台后有一处用有机玻璃封住的洞口,旧石器中、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三个连续文化层的遗物,都在这里出土。各层的时间跨度为距今30000年、11500年、7500年间,我们的祖先就曾经长期生活在这个洞穴里。洞中央有一球硕大的钟乳石玉立其间,通体晶莹洁白,状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白莲洞由此得名。洞口右侧壁上有贾兰坡教授的题词和他的浮雕头像,以及耿飙的题词石刻:“南国奇境 黄炎渊源”。左侧有斐文中教授于1981年5月1日题词的摩崖:“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最后进入一处“中国远古文明的曙光”的陈列馆,里面有从洞中堆积层中出土的部分动物骨化石、人类牙齿化石和石器、石制饰物等实物,还有文字介绍这一人类遗址发掘的经过。
走了一个多钟头长长的石洞穴道,看了种种地质现象,让参观者领略了石灰岩溶洞的奇丽和奇异,也增添了对古生物和古地质的科学知识。洞穴遗址跨越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时间跨度约30000年左右,在洞穴出土的石器中,有经过磨刃或磨端的石斧、石锛。有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为了开辟耕地用来砍伐树木的工具,说明白莲洞人已经开始了原始耕作。陈列的出土物件中,还有一种锯齿状的石器,与现代苗、侗等地山民收割谷物用的手镰相似。这都说明人类社会由攫取型经济向生产型经济过渡,我们的祖先在万年前就已经从野蛮蒙昧跨入了文明的门槛。
陈列馆右侧和下山石阶两旁,有钱伟长、朱穆之等众多名人、游人题词的碑刻。最引我注目的是日本人二宫淳一郎在1994年11月23日的题词碑刻:“再访柳州白莲洞,我想日本人之远祖。”和一位叫高虹的人在同时题写的:“中日亲缘源远流长。”这就使我想起一段往事:1984年《科学之春》杂志第一期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植原和郎的一篇文章《日本人起源于中国柳江?》文章最后写道:“直到现在为止在日本所发现的人骨化石形态都是矮个子,类似于中国柳江人,特别是(冲绳)港川人简直跟柳江人像极了。许多日本人类学家认为日本人的起源要到中国南方去找。”
1994年在柳州市召开的“中日古人类与史前文化渊源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通过多方论证,得出日本人极有可能最先居住在广西柳州,“日本人与柳江人同祖共宗”。上述二宫淳一郎和高虹的题词可能就是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后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