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据彭博社3月16日消息,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借贷成本之高创下了有史以来的开年之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央行的宽松政策尚未走到终点。
今年截至3月13日,7天回购利率平均在4.41%,高于去年同期的4.19%,也是该数据2004年末开始统计以来同期达到的最高点。澳新银行集团和安盛投资预计本月就会迎来又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而巴克莱则认为降准的时机会是未来数周。
中国四个月内降息两次、降准一次,但即使如此也没能拉低借贷成本,因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面临着资本外流,消耗了市场上的资金。上周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和零售销售等数据不及预期,令市场预计政府将采取更多措施确保达到7%的成长目标,而这一目标本身已是逾15年来最低。
施洛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着约100亿美元、驻新加坡的亚洲固定收益主管Rajeev De Mello 3月12日接受采访时说,银行间利率没有任何下降的迹象。这让我有点担心,因为这说明中国的流动性还是非常紧张。
De Mello说,施洛德一直在增持中国的在岸5年期和10年期国债,因该公司预计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殖利率会呈现下行趋势。他预计,中国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20年到期的国债殖利率今年下降了23个基点至3.283%。今年来1年期利率互换上涨了19个基点,3月9日触及了6个月高点3.7%。
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成长6.8%,低于彭博调查所得成长7.7%的预估中值。零售销售成长10.7%, 不及11.6%的预估。
这些数据表明经济正在减速,法国巴黎银行驻新加坡的外汇和利率策略主管Mirza Baig 3月12日说,经济面临的整体金融条件偏紧,也为进一步宽松形成了良好的铺垫。我们认为会有一次降准,这样可以推动货币市场利率正常化。
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的经济指标倒不是无一亮点。受春节假期影响的2月份出口增速超过48%,远高于市场预计的14%。社会融资总额也强于预期,达到了1.35万亿元人民币。 M2货币供应同比成长12.5%,预期只有11%。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12日在北京的记者会上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成长仍是适度的;经济成长放缓的新常态不一定说要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状况。
“我对中国经济没那么悲观,因为问题可以解决,决策层也正在着手解决,”麦格理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3月12日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降准未必对降低借贷成本能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这向实现中国的结构性转变迈出了一步,那就是减少资本流入。”
胡伟俊认为,中国未来五年可能至少降准20次,而接下来第一次最早可能就会在本月。中国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在19.5%,位于全世界最高之列。
资本流动
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刺激了资本外流,也令中国降低借贷成本的努力处于两难的境地。今年来人民币兑美元下跌了0.9%,达到1美元报6.2595元人民币。 Baig说,法国巴黎银行预计到年底前,人民币可能会跌到6.4。
衡量资本流动的人民币外汇占款1月份下降了1083亿元人民币至29.3万亿元,达到了一年最低点。此前的12月份外汇占款减少了1184亿元,显示资本外流达到了2007年以来最大。
澳新银行集团经济学家刘利刚和周浩认为,偏紧的货币环境会继续拖累中国的经济成长并加大通货紧缩的风险。 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跌, 令萎缩周期创纪录扩大到36个月。尽管通膨率攀升至1.4%,也仍然低于政府设定的3%的目标。
“出口的成长抵消不了国内的疲态,也没法阻止增速的进一步下滑,”安盛投资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姚远3月12日在电子邮件中表示,“银行间利率降不下来的话,银行就没法将最近的降息益处传递给借贷人。我们认为央行下一步会是降准,有可能就在本月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