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亩富硒水稻,大获丰收,村民喜笑颜开。位于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笛口村富硒水稻基地,入秋后眼下是一片金黄色的景象,收割稻谷之后留下的稻草根,似乎依旧在诉说着丰收时的喜悦。

  “加入合作社,种植富硒水稻,收成好卖得出去,收入也高了。”贫困户罗太卓为能加入合作社种植富硒水稻感到高兴和庆幸:“刚开始,不太相信,变化太大了。”

  如今的笛口村,给村里的大米注册了商标,建起了大米加工厂、烘干房、大型冷库存储室。村民从当初的不相信到打心眼里信服的变化,源于2年前笛口村来了一位小青年——孔令富。2018年,85后的孔令富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来到笛口村,从一名国企员工投身到脱贫攻坚战场。

  从此,小孔扶贫路上的一系列变化悄然而动……

  打造“产业扶贫”,村民“源头活水”有了

  实际上,2017年,笛口村已实现脱贫摘帽,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仍然任重道远。

  带着这样的使命,孔令富来到了笛口村。在村民看来,身材瘦小的孔令富显得弱不禁风,有村民甚至开玩笑说:“来了一个白面小书生,看他能干啥?”而在孔令富看来,他最关心的是:怎样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要想不返贫,群众就要有稳定的收入,要有稳定的收入,产业是支撑。

  遍访贫困户,了解村民需求。孔令富和村“两委”干部反复思考,大家统一思想,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发力点,因村制宜,采取“一户一策”方式,制定产业帮扶计划。经过多方沟通协调,筹措鸡苗等产业扶持资金,动员贫困户发展生态鸡养殖产业。仅2019年,就帮全村101户申报了产业补助30.4万元。

(孔令富与村民一起喂鸡)(孔令富与村民一起喂鸡)

  贫困户罗茂号因残致贫,无亲无故,孤苦伶仃,腿脚不方便的他依靠政府低保金过日子。他对生活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也没什么用。后来通过动员,他在家养起了铺门的特色产业三黄鸡,通过产业奖补的激励,他一批次能在家养100多只三黄鸡,鸡产业给他每年带动增收6000元。

  “多亏了国家现在的好政策,能给我一些补助,不然没有收入的我也不敢养这么多鸡……”罗茂号说道。

  村里要长远发展,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贫困户特色产业有,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增收成了孔令富的“心头事”。

  2019年,孔令富与村“两委”干部、经济能人到柳州鹿寨、贵港等地考察,经过分析论证,决定依托笛口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而这个决定绝非是头脑发热的随意之举。

(富晒米基地)(富晒米基地)

  “自己说自家的水稻是富硒水稻,好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人信,但我们的富硒水稻有专业团队认证。”孔令富回想当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根据在中国电信工作多年的经历,孔令富邀请专家对村里的土壤进行检测。经检测,村里水田天然硒含量高达0.42mg/kg,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优质富硒农产品。正是在有科学依据佐证的情况下,刚开始不大相信可以种植富硒水稻的村民开始渐渐接受。

(富硒米加工厂)(富硒米加工厂)

  于是,通过带领贫困户土地入股给基地,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合作社对农产品定点回购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户罗秋平是一位老党员,自己家有五亩田,在2019年全部入股合作社,他个人在合作社参与富硒水稻基地管理工作,妻子在基地种植务工。2019年,他们家的五亩水田获得股份分红4700元,家庭人员在合作社务工获得收入26000元。

  “我们家人口多,每年就靠着这几亩田过日子,耗时耗力,还不一定能留得到多少钱,现在好了,干了活,还能有分红,真好!”罗秋平很是高兴。

  “农特产品要推广,产业是根本,产权是基础,品牌是关键。”孔令富说,村里有好的大米,我们就想方设法提高大米的附加值。于是,根据合作社的发展计划,笛口村注册了“稻色天香大米”“稻色天香米酒”、“稻色天香蔬菜”3个商标,建立稻色天香农产品加工厂、烘干房、大型冷库存储室等,延长产品产业链。

  目前,笛口村已和3个单位的食堂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并与多家企业、餐饮连锁机构正在协商合作销售事宜。2019年,笛口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99万元,带动53贫困户增收,每户增收超过500元。预计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小孔的产业扶贫路越走越宽广。

  产业“双线”销售,村里产品销路广了

  2020年,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笛口村的农产品滞销严重。带来巨大的考验,面对挑战,孔令富积极做好产业发展的“两个文章”。

  线下人进不来,就通过线上走出去。

  于是,通过中国电信天虎商城、农信社利农商城等多元化销售的方式,一袋袋笛口村的富硒大米走出笛口村,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截至2020年5月,笛口村线上销售10万多元,线下销售富硒黑米3.6万元、富硒香米43.9万元、淮山26.6万元、农家优质米18万元。孔令富介绍,目前,每天线上销售保持着3000元左右的销售额。

  在笛口村产业走上良性循环道路之后,孔令富开始尝试着走另一条不寻常的路——通过“短视频+直播+扶贫”模式,降低脱贫攻坚记录与分享门槛,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孔令富在快手平台上注册“小孔扶贫路”的账号,开启了他的“网红”之路。

 (直播设备调试) (直播设备调试)

  “哈喽,大家好,我是中国电信广西公司驻笛口村第一书记孔令富,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我的真实扶贫路。”作为笛口村的第一书记,孔令富用别样的方式记录自己的驻村点滴。

  2020年,他通过“直播+农产品”的营销方式,让消费者更直观了解了富硒水稻的种植、养护技术、生长环境等。既为农户提供水稻种植的技术服务,也实现了产品到消费者的直线对接,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帮助村民合作社解决销售难题。孔令富介绍,直播介绍富硒大米和蔬菜,受到网友的青睐,很多人经常私信了解产品情况或购买,这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不少收益。

  5月23日,孔令富在南宁参加了广西区直机关团工委主办的的“八桂青年有担当 我为广西带货忙”的直播带货活动,强力推荐驻村农特产品。5月29日至31日,得益于参加八步区消费扶贫展销对接会,又销售了农特产品8吨,销售额达6.5万元。孔令富很肯定,只要再坚持一年,村里的农产品都能在线上全部卖光。

(参加八桂青年有担当 我为广西带货忙”的直播带货活动)(参加八桂青年有担当 我为广西带货忙”的直播带货活动)

  通过“小孔主播”记录,村民“幸福指数”高了

  “今天,我来告诉大家我们种植水稻防害虫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请大家跟我一起来看。”

  “大家好,虽然刚下过大雨,空气清新小溪的水特别清,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不仅仅是带货,孔令富还通过录制短视频展现生机盎然的笛口村,既让外乡人能解了到笛口村的自然风貌、人情风俗和土特产品,也让大伙通过一些视频片段了解笛口村的扶贫故事。

 (拍摄快手视频) (拍摄快手视频)

  “刚开始,我自顾自地聊,现在我的粉丝近3000多人了!”孔令富的坚持也迎来了义务合作的梦缘团队,为他记录他的扶贫故事,更为贫困户们争取了更多的志愿服务。

  当孔令富入户走访时,罗茂新家的孩子牵过孔第一的手激动说道:“书记,我在你的视频里看到我自己了!”。打开“小孔扶贫路”一看,是2020年母亲节当天孔令富走访慰问的视频。孩子们的激动,源于走访慰问时许下的诺言。

  罗茂新儿子几年前去世了,儿媳外嫁,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与老人相依为命,“母亲”对于两个年幼的孩子既陌生又熟悉。五四青年节,孔令富在走访慰问罗茂新时,为两个孩子送去了新衣服、新鞋子。看到孩子们穿上新鞋,罗茂新又心疼又内疚,躲到墙角后默默哭泣。

  孔令富拉过罗茂新的手,安慰道:“村委就是你们的家!”那一天,孔令富在驻村日记中默默写道,“用心关爱,收获幸福,即使风雨兼程也要坚守。”

  扶贫更需扶志,年仅24岁的贫困户陈世想由于右手残疾,无法就业务工,从小失去父母内心自卑。孔令富了解到陈世想曾在村民合作社有养殖肉鸡的经历,于是就多方募集资金,为陈世想购买鸡苗和饲料,带动陈世想自力更生发展产业。

  “去年你在合作社工作,知道你想自己养鸡,现在给你带来了,好好干!”“你喂不好,我就敲打你的啵!”

  虽是玩笑话,其实更多的是一份期待。

  “小孔扶贫路”账号中还记录着88岁高龄孤寡老人,每天坚持义务清扫村道的故事,记录独腿哥身残志坚创业脱贫致富的故事,记录着爱心人士为残疾户送爱心轮椅的故事。。。。。。孔令富通过快手平台宣传笛口村的自然风貌、脱贫攻坚、农副产品,努力做好电商扶贫、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三篇文章,用一张鲜活生动的片段讲述美丽乡村的扶贫故事,“小孔扶贫路”也成了扶贫励志宣传号。

(孔令富与村民共同劳作)(孔令富与村民共同劳作)

  始于热爱,忠于责任。孔令富说:“笛口村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笛口村,村民不奔小康绝不收兵。”两年多的驻村工作让笛口村村民记住了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他对于村民的事,无论大小,都会记在心上,尽管各种困难和问题层出不穷,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担当,探索创新扶贫方式,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带领笛口村村民铿锵有力地走在脱贫攻坚的奔小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