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报讯(记者 梁亮)桂林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周述忠受邀登上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为大家讲述《红军长征过桂林及其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1934年10月10日,长征的先头部队动身出发。周述忠介绍,当时参加长征的有中央红军的第1、3、5、8、9五个军团及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三大党政机关,总共86859人。红军的武器装备少得可怜,全军才有步枪29153支,加上轻、重机枪651挺,总数都还不到3万支。这意味着,平均三个人才有一支枪。
红军在出发后的一个多月里,连续穿过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11月中旬,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湖南道县,再往前走就是广西的灌阳了。为了阻止红军,蒋介石急忙调兵遣将设立了第四道封锁线。周述忠说,这道封锁线把湘江作为天然的屏障,在湘江东侧的兴安、全州、灌阳三个县城之间的东西不足60公里、南北不足100公里的地域组成了一个号称“铁三角”的“口袋”阵。
11月22日,正当红军的先头部队向灌阳进发时,防守湘江的桂军突然都乘上汽车向恭城和富川开去,相当于给红军让出了一条通道。如果红军这时候过江,完全可以畅通无阻。可李德根本不去分析敌情,加上侦察和通讯手段太落后,红军对这么重要的敌情竟然一无所知。
11月27日,李德见红一军团的前锋未经战斗就轻易地控制了兴安界首附近的湘江两岸,这才命令部队务必在30日前全部过江。但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就在这天清早,从湖南开来的湘军进了全州城后,发现县城以南的湘江居然无人把守。蒋介石连忙命令湘军的四个师全部压到湘江边堵截红军,同时命令尾追红军的中央军加快速度,并急电催促桂军赶快回防攻打红军。
一场恶仗在湘江东岸打响。周述忠说,战斗最激烈的五个地方是灌阳县城西北的新圩、兴安县城北面的光华铺、全州县城南面的觉山铺,以及灌阳至全州和灌阳至道县的两个地段。经过浴血奋战,中央红军终于突破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但人员已锐减至3万人。
周述忠认为,红军长征过桂林不但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险恶计划,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破产,还制定和执行了民族政策,启发动员了桂林的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伟大的长征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认为,这一重大事件对实现中国梦也有所启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人民怀着同样的期待,汇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旗帜下,必将创造幸福生活、成就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