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邓晓衡 龚文颖)5月7日,宁明花山岩画完成最后一处脚手架的拆除,标志着历时5年的宁明花山岩画本体抢救性修复保护工程正式结束。该工程主要针对岩画风化、开裂的病害,加固修复总岩画面积达8000平方米。宁明花山岩画整体画面将在没有遮拦的情况下重现于世人面前。
广西筹1亿元保护花山岩画
左江花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崇左市宁明、龙州、江州、扶绥等4县(区)境内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在一段长达105公里的河段里最为集中,共分布着38个岩画点。这些由古骆越人绘制于周代至汉代、距今2000多年前的岩画,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举世闻名。
据广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办公室介绍,目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括的38处岩画点的保存现状均十分良好。除少部分因风雨侵蚀使一些沉积物覆盖在岩画表面,以及因局部岩石风化致使岩画随石脱落外,绝大部分至今仍以清晰可见的面貌呈现在崖壁上,保持着原貌。
近年来,广西多方筹措约1亿元资金投入花山岩画的抢救和保护,共先后实施了3期岩画保护维修工程:2011年3月,花山岩画第一期区域修复保护工程实施,共加固危岩体或开裂岩体3377块;2012年10月和2013年10月,依次进行了二期、三期区域修复保护工程。
记者了解到,岩画保护目前仍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因此,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以宁明花山岩画为先导和重点的保护策略。
宁明花5年修复加固岩画
在众多的岩画点中,宁明花山岩画是规模最大的一处,也是发现较早、保护工作最多的一处。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介绍,由于时间久远,花山岩画不少的图案已经成鳞片状,也有不少的图案被白色颗粒状的沉淀物所覆盖。假如不做加固修复工程的话,有可能会慢慢开裂、掉落。
5月7日,施工人员陆续拆除在花山岩画河岸悬崖边搭设起的钢铁脚手架。这些脚手架搭建最高至23层,从地面到最高岩画处有60多米,钢管使用总量约300多吨。脚手架的搭建与其他工程不太一样,是经过了专门的考虑的。
据了解,自治区文物局曾经在北京举行相关会议,考虑到花山岩画地形条件的复杂性、地质构造的特殊性等,对脚手架辅助工程进行专项设计。在随后几年内,陆续开展了花山岩画堆积平台钻探勘察、搭设第一期区域脚手架、岩画山体的边坡加固等工程。
朱秋平介绍,搭建好脚手架后,抢救性修复保护工作才开始。主要是针对岩画风化、开裂的病害,对岩体进行加固。使用的是水硬性石灰材料作为粘合剂,填充到岩石的裂缝中,目前已有效加固修复8000平方米的总岩画面积。
5月7日的拆除过程中,工作人员小心翼翼,以防碰伤岩画。随着最后一处脚手架的拆除,历时5年的宁明花山岩画本体抢救性修复保护工程正式结束。据介绍,工程结束后,相关部门还将对整个岩画区环境做进一步的清理整治,并在两三个月加紧建成花山岩画保护监测站。
岩画既要“强身”又要“护体”
据相关专家介绍,广西左江彩绘岩画存在的主要病害,一是自然方面,包括彩绘颜料的脱落,岩层的剥落溶蚀,水产生的岩溶、覆盖病害,藓类植物的生长侵蚀等。经科学监测,岩画所在的山体岩石裂隙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岩画的长期保存有着潜在威胁。二是人为方面,包括环境污染、游客增多影响岩画保存的微环境等。这些因素对长期保存岩画是不利的。
经过多年研究和论证,中外专家们针对所存在的病害,提出了相应的彩绘岩画保护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技术上,对岩画本体进行修复性保护;二是在人文环境方面,建立沿途保护站,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等。
记者还了解到,对于花山岩画的修复,国内外专家还曾提出一些建议。例如,用一种无色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固定”岩画的颜料;对于钟乳石的生长对附近岩画构成威胁的,可对出水点进行防渗堵漏,使其不再继续生长;对于生长在岩画区域内的植物,可以切断水源,或喷洒杀菌剂来抑制植物或霉菌生长等。
经过20多年努力,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终于被列入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广西有望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今年9月,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将现场评估花山岩画的保护和管理情况,花山岩画“申遗”也将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根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总体规划》,计划应用宁明花山岩画保护的研究成果和实施经验,在近10年内,逐步对个别岩画所在山体的危岩体进行加固,包括珠山岩画、那岜山岩画、洪山岩画、沉香角岩画、岜岸山岩画、关刀山岩画、灵芝山岩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