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文化•板路>文化视角>正文

桂林:灵川文化赋

来源:桂林日报2015年5月15日 15:25【评论0条】字号:T|T

  桂林日报讯(记者 韦莎妮娜)始安故郡,甘棠新府。地接湘桂,漠漠横麓。位楚越往来要冲,得中原风气先声。地灵人杰,晴川钟毓江河秀;物华天宝,千里山湖五谷丰。

  这里山川是一片秀美:贯城而过的甘棠江,水面平缓清澈,两岸灯火倒影簌簌坠入河水中,淌着诉不尽的诗意;青石板、木吊脚楼、马头墙的大圩古镇、三街古城、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已经在风尘里默然守望了数百年;三月岭的古道上,马帮的铃声依然回荡耳畔,汉墓群靖江王宗室墓、八路军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则定格了一个个历史的瞬间。

  这里地灵,所以人杰——— 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至今仍在口口传诵,充满了仪式感的傩舞、幽默诙谐的彩调,也在这里生根发芽。至于那江头村,就只能用“俊采星驰”来形容它了。从这里走出了两百多名秀才,三十一位举人,八位进士和七位庶吉士。出仕为官者达到两百多人,其中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三十七人。

  这里,就是灵川。如同其名,这里充满了“灵动”和“灵气”。建制两千多年来,这里就有了浓重的文化气息。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文化之旅,仍然为之赞叹与折服。

  昔日长歌: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人和物

  在灵川,有两个地方,不得不去。

  一是江头村,另一处是长岗岭。记得第一次走入江头村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光影的折射和老树的掩映下,这座村子显得格外安静而内敛。老砖老瓦都长出了青苔,像房子长出了一只只耳朵,聆听着历史的回响。村头有一间朴素大方的祠堂,不用猜就知道,这就是声名远扬的爱莲祠。在周敦颐的“爱莲说”里,他借景抒怀,以物明志,道出了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经典。这也成为了日后周家子孙信奉和推崇的人生信条:如莲般有操守。而在传下来的《周氏家训》当中,我们看到,320字的家训强调的是真诚、和谐、积德、行善、奉献。这也成为了周氏后人为官、为学、为人成功的保障。

  从村口往里走,连片分布的古民居建筑群、牌坊、古桥、庙宇逐一映入眼帘。据同行的专家介绍,江头村的民居规模之大、保存程度之完整,在整个广西都十分罕见,几乎可以同西递宏村相媲美。

  村里最不缺的就是家家户户门楣上挂着的匾了。依次读过去,布政使、知县、知州看得人眼花缭乱。就这一个小村,居然走出了两百多名秀才,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三十七人。周启运、周冠、周绍刘、周永、周瑞琦等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头村赫然在列。

  而灵田的长岗岭村,现在仍保存着千年前的民俗:打油茶、舂糍粑、照鸟、春秋祭、贺郎、闹殇、画符等,传统的农耕织作让来者仿佛掉入了时空的静止隧道。村四周遍布雕凿精美的石雕圈墓和百年银杏,古商道、后龙山、庙背山、水源山犹如天然的屏障,守护着村庄的安宁。

  在村中,我们也捕捉到了现代的气息———2009年,长岗岭村内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已揭牌开馆。而这个博物馆当年被自治区文化厅列入了“十一五”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的大名单。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处古迹,灵川各条线路都有古韵可循——— 东片,有大圩古镇、海洋大桐木湾古民居、古银杏林及海阳庙;中线,有定江聚田新岩古人类文化遗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路莫村物资转运站、三街古城门;西线有四方灵泉、龙岩、东源瑶寨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圩古镇于2000年时被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又授予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路莫村物资转运站则承担了抗日时期的重任,除了在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2005年也被国家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而聚田自然村的新岩古人类文化遗址则见证了在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祖辈们的足迹。岩内出土了石斧、夹砂灰褐陶片、石纺轮、打制石器、环形穿孔石器、双面铸钺石范等。

  拥有如此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与传承?在县文物管理所,该所党支部书记朱兴荣拿出了一本厚厚的规编手册。他告诉我们,由于长岗岭、江头村的历史悠远,古民居、古村落亟需修缮保护,县里已通过多种渠道向上争取资金。通过相关部门评审,两处已经开始着手修缮保护。目前,已经从国家文物局等处争取到了资金1000多万元。而这些钱已经全部用于前期的修缮保护当中去。下一步将继续争取资金,预计两个村落还要争取3亿元。

  除了保护古村,文物的保护性挖掘和抢救也刻不容缓。2013年,文物管理所管辖的桂北民俗博物馆计划从市文物商店征购文物3351件。所征购文物包括清代中、晚期,民国时期的陶瓷器具。唐朝至民国的铜器、绣品、书画等,价值达百万元。同时,集中开展田野文物安全大检查、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并着手制作长岗岭古商道、古凉亭纪录片拍摄。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灵川,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历史的尊重。

  群众文化:人人都是一台戏

  灵秀的土地,孕育了多元的本土文化。印象最深刻的两次造访,都跟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有关。

  在定江镇定江村,一支特殊的农民文艺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队里的24位成员,清一色村里同一个家族的农民。白天,男耕女织,晚上,他们化身台上的“刘大娘”、“卖鸡郎”、“王三”。一间10多个平米的民居,成为了他们练嗓子、展身手的“舞台”。由于唱念俱佳,农民文艺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队”,至今已四处受邀演出近400场,义务演出500多场。今年,这支农民家族文艺队已经迈入第14个年头了。村里的“00后”娃娃,也听着伯爷和伯娘们的戏长大了。

  秦年龙是这支家庭文艺队的发起人和主心骨。2000年,由于热爱本土戏曲,秦年龙组织成立了定江村彩调文艺队。起初,这支文艺队是“家庭式”的文艺队,成员除了秦年龙和他的老伴,还有3个儿子和3个儿媳妇。“我们这片很喜欢打牌,我不希望我的家人沾上牌瘾,就萌生了在家也搞个文艺队的想法。”秦年龙说。一开始,他并没有强行拉儿子、儿媳妇们“入伍”,只是有事没事就在家摆弄点乐器。他 一 拉 起 二胡,老伴秦秀弟就忍不住了,非要跟着唱两嗓子。看着父母辈们这么“痴迷”,秦年龙的儿子儿媳都纷纷加入了文艺队,每天晚上八点收工后就在自家大厅里排练起来。

  而得知秦家“有戏”后,远近的村民们都喜欢来凑热闹。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要求加入文艺队。于是,秦年龙的“家庭文艺队”变成了“家族文艺队”,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大到了如今的24人。

  如今,这支由村民们自己组成的文艺队已斩获不少奖项:2006年,文艺队在市“漓江之声”会演中荣获三等奖;2007年,获“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荣誉称号。2010年,文艺队代表灵川县,在全市农村业余文艺队彩调邀请赛中荣获三等奖。同年,获得自治区文化厅颁发的“优秀文艺队”称号。2013年,定江村先后被评为市级、自治区级“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彩调村……

  而在四联村委黄花坪村,村民们自己成立的舞狮队也毫不逊色。七十多岁的村民全积德,看着村里的舞狮传统就要失传,遂自掏腰包,召集起了村民成立舞狮队。与传统舞狮队不同,村里的舞狮队的成员清一色都是体重不过百的女子。担当“狮头”这个重任的,还是一名“90后”。经过几年的练习和培训,如今,这支别具特色的舞狮队已远近闻名,在新春舞狮大赛上崭露头角。

  自娱自乐也能有新名堂,搭起舞台就能唱一出戏。这就是灵川群众文化的真实写照。俗话说,大圩的“秤杆子”,潭下的“笔杆子”。灵川人民不仅会吹拉弹唱,腕下功夫更是不赖。潭下镇金山农民书画社,来者都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一幅幅笔道灵动、古朴苍劲的书法作品惊叹不已。要知道,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多半是白天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

  黄会长,是书画社的负责人。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时萌生了办一次书画展的想法。“自古都说‘大圩秤杆子,潭下笔杆子’,为何不把潭下的文人墨客、翰墨好手组织起来办一次书画展呢?一来为挖掘本土能人,给大家互相结识和交流的机会,二来也是弘扬本土文化的一次尝试。”黄会长说。黄会长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坐落在潭下镇的桂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听闻,认为这是件好事,自掏腰包拿出钱来资助。

  在书画社成立后,入社的人数连年增长。其中,有教师、政府工作者、自由职业者、民间艺人、农民等。除了8-9人曾经是专业画师外,大部分人都是因爱好结缘,通过自学成才。年纪最小的才11岁,最大的社员已经有82岁了。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15/U12538P1402DT20150515152332.jpg大圩古镇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15/U12538P1402DT20150515152336.jpg甘棠公园富有文化气息的景观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15/U12538P1402DT20150515152340.jpg甘棠公园甘棠古渡文化景观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15/U12538P1402DT20150515152343.jpg灵川县潭下镇农民画家赵荣国在进行书画创作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15/U12538P1402DT20150515152348.jpg六月六
 

  赵荣国,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从事书画,也有40年了。上世纪70年代,他曾师从李骆公,作品多次在台湾、香港等地区展出并斩获奖项,入选《全国书画优秀作品集》、《当代书画艺术作品典库》等。

  这个外表上看上去非常朴实的农民,拿起画笔却十分专注。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赵荣国兴致来了,大笔一挥,画了一幅“墨荷图”。“小荷才露尖尖角”,浓淡相宜,墨韵十足。而他告诉我们,自己最拿手是画动物。在书画社里挂着的一幅《犟牛图》就是出自他的手。图上的孩童背着斗笠,坐在青草丛里,手中的绳子往回一拉,老牛“哞”地一声回了头。画面充满了趣味,特别是牛回头的那一瞬间的神态,更是十分生动。

  在赵荣国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跟着他拿起了画笔,成为了书画社的一员。如今,父子双双拿起了画笔挥毫泼墨,成为了书画社一道亮丽的风景。

  群众文化的繁荣,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无关系。在群众文化馆,馆内的工作人员则用数据来说明了一切———2013年,全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是16个,平均每个服务中心统筹安排资金41万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村屯,全县共建设1个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33个村级基层服务点,覆盖面达100%。灵田镇基层服务点还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文化惠民方面,农村公益电影已放映1559场。

  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也为百姓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灵川县第二、三届“袭汇文艺创作奖”评比、灵川县“魅力三农”摄影大赛、大境瑶族乡“20周年乡庆”征文、摄影比赛等。县音协会员黄仁忠创作的歌曲《中国梦》获得“2013年美丽中国大型音乐展演活动”全国总评金奖,褚君和黄文英创作的歌曲《我爱这多情的土地》获得全国银奖,阎远祥创作的歌曲《唱桂林,唱中国》获得第十四届“江山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十大金曲金奖,并入选《江山之春》中国民族歌曲选粹。编辑出版了《灵川文艺》3期、《今日灵川》副刊46期,《中国民间文学歌谣集成(灵川卷)》和《中国民间文学故事集成(灵川卷)》、《唐鸿诚毛锦新书法作品选》、《村池》散文集(秦桂生著)等等。

  今朝展望:甘棠江畔,风景这边独好

  “老笔夺造化,收尽山川奇。胜游数千里,一箧无声诗。”在甘棠江畔,傍水而筑的公园显得格外清幽。绕过百竿小竹,一幅栩栩如生的浮雕《江行图》映入眼帘。

  这幅浮雕的原型,出自清代山水画家李熙垣的《江行图》。李氏乃永福人,晚年由桂林溯漓江而上,过湘江至长沙,再由岳阳顺长江取道武昌。一路舟行作画,留《江行图》传世。其中,有4幅画作展现出了清代的灵川美景。

  在甘棠江公园的建设中,灵川再一次将大篇幅留给了文化。从甘棠古渡,到渔洲秋水、萧鼓竞渡、烟水人家、杏海听泉、古镇新语、文思千秋、梨园春色,每一个小品,都有本土文化的影子。而这些文化元素,与现代的工艺和理念一结合,上升为文化产业,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两会显新景,蓝图绘新篇,五年宏伟规划,山水展新颜。奋力鲲鹏奇地,干群同心跨越,风雨视等闲;公园成,老城改,新城建,灯璨路阔,高楼栉比傲立天;阁飞塔,奇亭巧,湖平林翠花艳,叠崖银瀑现;玉树琼楼景,惠民夙愿圆。”县委书记袁国华,即兴填词《水调歌头》,道出了所有灵川人对未来的期许与盼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的甘棠江畔,风景这边独好!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