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记者 张弘)由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桂林市文物局和桂林博物馆主办的“桂博讲坛”第十四期日前在桂林博物馆二楼多功能厅举行。
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历史学会顾问、广西民族研究会顾问、桂林市人文社科界和广西师范大学唯一一位获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钱宗范教授,为大家讲授了“儒学与佛教的比较及对桂林历史文化的影响”。
钱教授说,儒学和佛教的共同特点在于,都是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分别由创始人释迦牟尼(前563-前483)和孔子(前551-前479)提出的一种救世理论。其共同性是主张和谐、平等、互助、爱人,反对邪恶、暴行,所以都有稳定社会、安定民生,给群众带来希望和安慰的积极意义。
孔子主张爱人,使人民“富之”“教之”,过“小康生活”;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反对战争、暴行,都是人类治世经验的科学总结,所以可以作为治世的科学理论。汉代以后,孔孟思想治国,产生了中国古代的盛世。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救苦救难、扶助贫弱、保护生态、和谐友爱等理论,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为当今社会的安定、和谐、团结服务,所以佛教有积极层面。
钱教授还讲了儒学和佛教对桂林历史文化的影响。
他说,桂林建城的2000年来,来自中原、江南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史禄、马援、颜延之、李渤、鱼孟威、柳宗元、黄庭坚、范成大、王正功、张孝祥、王阳明、徐霞客、瞿式耜、傅宏烈、阮元等在桂林传播先进文化,推广儒学教学。桂林名人曹唐、曹邺、周渭、吕调阳、陈宏谋、陈继昌、龙启瑞、王鹏运等清官名臣,也把儒学思想带到广西和全国各地,建功立业。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影响下,桂林成功地推行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祖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佛教对桂林历史文化也有巨大的影响。唐代桂林是我国南方的佛教中心之一,至今西山、叠彩山、伏波山等处,还有唐代留存的佛教造像。唐代以来,桂林有三大佛寺:文昌桥南的开元寺,为当年鉴真住持处,至今仅存一白塔;七星岩栖霞寺,2002年重修告成,恢复唐代佛寺建筑,颂扬当年鉴真宏扬佛法、开拓丝绸之路的功绩;叠彩山南麓原有清初所建的定粤禅寺,在抗战时被毁,其大钟、大锅移放伏波山,大钟铸有铭文《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颂扬祖国安定统一、繁荣昌盛。桂林日讯(记者 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