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文化•板路>文化视角>正文

桂林阳朔的神秘古山寨

来源:桂林日报2015年4月14日 11:07【评论0条】字号:T|T

  在阳朔县白沙镇立龙村委白沙堡村的深山中,“隐居”着一座古山寨,至今很少有人知道它。在阳朔县志及相关历史资料中均未找到有关此山寨较详细的记载。因此,此古山寨建于什么年代难以考究。村里的老人,有说山寨是明、清时期官方驻兵建的,有说是绿林军驻地,有说是地主用来躲强盗的,莫衷一是。

  白沙堡村共有230户940人,大多为汉族,住着容、黎、陈、谢等姓氏人家,其中居住着的容姓人家占村里人口的90%。据《阳朔县地名志》记载,容氏自1682年从广东省迁入该村,村人容白沙世代簪缨,后人念之,遂改名为白沙村;后该村设塘堡驻兵,改称白沙堡村。

  白沙堡村后的山寨,是否与当时设塘堡驻兵有关,现在已难以考证。山寨南面和北面是两排狭长的大山,两排山的山丫处偶尔有用大石块砌成的城墙;山寨西面和东面的半山腰分别建有西门和东门,且有城墙,大多是用数吨重的大石块砌成。山寨易守难攻。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414/U12538P1402DT20150414110036.jpg沧桑的古宅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414/U12538P1402DT20150414110039.jpg从村庄一直通到山寨的石板路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414/U12538P1402DT20150414110043.jpg村中古井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414/U12538P1402DT20150414110047.jpg山寨内古代人用来碾米的石槽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414/U12538P1402DT20150414110055.jpg石门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414/U12538P1402DT20150414110059.jpg无人居住的古民居里长起了参天大树
 

  从白沙堡村到山寨要爬过两个山坡,并走上1.5公里左右的石板路。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条石板路在明、清两朝时期是一条交通要道,可通往荔浦县等地。如今,村民都是走这条路从西门进入到山寨中放牛、放羊、砍柴。山寨西门位于半山腰,从山脚走上西门要爬数百级石梯。西门高约2米,宽1米多。西门城墙上有炮眼、枪眼。进入西门可沿着一条石板路一直走到东门,从西门到东门约有1.5公里的路程。山寨中的石板路上有几道石门槛,说明当时山寨内还有几道石门。山寨内有先人用来碾米的石槽,也有古井,还有很多损毁的房屋留下的墙脚。村中90岁的老人容振梅说:“这些房子可能是清朝或民国时期建的,不过都没有刻碑也没有什么资料记载。”

  东门则更为壮观,连绵起伏的城墙从南面延伸到了北面,长约1500米。上东门的石梯整齐有序,城墙上设有炮眼、枪眼。从东门到阳朔县城的路程也不过5公里,但东门已经被村民用石头与杂木封堵了,这样是为了方便村民在山寨中放养牛羊。站在东门城墙上可领略到“魂游荡漾三千里,魄绕山河十万重”的境界,前方的水库、田园风光及连绵起伏的山峰尽收眼底,偶尔还可以看见从阳朔县城飘到山寨上方的旅游热气球。

  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沙堡村民进入山寨躲日本鬼子,并以西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抗击日军的“三光”政策。据村中老人说,日军入侵阳朔后,曾有几个日军进入白沙堡村。当时,全村男女老少全部躲入山寨中,并连同所有的粮食、牲畜及值钱的东西都搬来了。进入村中的几个日军见无吃的东西,便到处乱窜找吃的,后来发现了山寨的西门,便想沿山坡的石梯爬上去,但村民早已在山顶上准备好大石头,一见日军上来,便把大石头滚下来,把那几个日军吓得魂飞胆破。日军奈何不了,并且知道是些平民百姓,攻上来要付出不少代价,就走了。

  村中至今保存着数十座高墙大瓦的古老民居,与村后的山寨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这些古民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分五六座或七八座成一横排或一纵列,这些古民居,既独立,又相互构成一个整体,显得非常大气。每排房屋前后都铺着青石板,使每座房屋相通。由于不少居民已乔迁新居,这些古民居有的已损毁。

  古山寨与古建筑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旅游观光,更有不少文人墨客、考古学家不远千里前来这里吟诗作画、寻幽探秘。(容科彪)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