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讯(记者 张天韵)在“白云山脚走,山高入云霄”的凌云县,流传着贯穿泗城壮族生产生活习俗的凌云七十二巫调音乐,它是我国罕见的民族民间音乐调子群,共有72个调子,是我国目前保留最完整的由巫文化逐步转化而来的原生态音乐。去年11月,凌云七十二巫调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一壮族先人留给子孙的丰厚遗产,正濒临失传……
3月底,记者怀揣好奇心,来到轻雾缭绕的凌云县泗城镇——
1.神秘的曲调
凌云建制历史悠久,古称泗城,山川灵秀,人物英杰,贸易繁荣,堪称桂西文化重镇。
走在泗城街上,古桥、古树、古庙随处可见。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镜澄桥头旁的百年大榕树下,不少老人在悠闲地聊家常。随着记者的恳求,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聊起了凌云七十二巫调。原来零碎的片断,随着老人的述说,逐渐清晰起来——
早在3000多年前,壮族先民就在凌云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由于生产力和认识力低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制于大自然,从而产生了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与恐惧,认为利用巫术、咒语可以化解,后来逐渐发展为以水源洞、寸化调、冷落调、三宝调、补天调等凌云72个自然景点命名的72个曲调,以寄托哀思和祈福禳灾。
李阿婆告诉记者,凌云壮族是古代骆越民族的后裔,自称“布楼”、“布依”,因此唱巫调妇女称为“布金”。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就是由一位“布金”用壮话单独演唱,唱词多以壮话叙述为主。
随着对凌云七十二巫调的逐步了解,记者益发感受到它的神秘文化特征——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是以女性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带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萌芽于远古越族巫教,形成于明朝中期,盛行于清朝,已有500多年历史。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延续至今的凌云壮族巫调,却仅限于流传在方圆不到10公里的凌云泗城。泗城壮族巫调音乐语言奇特而优美,内涵古朴深奥,有着72个不同情趣、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没有一定的功夫,很难完整唱下来。而能唱完这些曲调的却是一些文盲女子,自古口耳相传,因而从未有过任何文字记载……
面对巫调的种种神秘,民族研究专家认为,无师自通与传唱者耳濡目染、机敏聪明有着很大关系,很多“布金”都是在有意无意中掌握技艺的。
原凌云县文化馆馆长黄兰芬的解释也挺有说服力:由于凌云地处高山,交通闭塞,自古以来就处在封闭状态,这样的环境为完好保留原始的民俗民风和宗教文化提供了保障,但同时也阻隔了巫调的流传。另一原因,由于七十二巫所应用的巫术是一种民间秘仪,加上仪式程序复杂,故而人们至今对其内涵仍知之甚少。
2.漫漫抢救路
记者在凌云县文化馆黄干事带领下,来到巫调第五代传承人唐远明家。
年近80的唐远明大病初愈,身体还相当虚弱,唱起巫调来却像是换了一个人,面部表情顿时鲜活起来,两眼灼灼放光,腔调或抑扬顿挫,或舒展高亢。左手持着一把坠有麒麟的绒扇,右手拿着一张方帕,脚上系着铜铃铛,随着身体的抖动,歌声、脚踏声、铜铃声同起同落,似清澈的溪水,又像飘浮不定的云雾,将大自然的美妙灵动唱得让人如同触手可及。
小学三年级就辍学的唐远明,从小特别喜爱民间艺术。七八岁的时候常跟随老人去看“布金”唱巫调,回来后就偷偷自学,能唱20多个曲调。
唐远明回忆道:“1943年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跟伯娘学唱巫调音乐,到现在70多年了。”尽管唐远明从未中断过培养接班人,但巫调还是走到了失传的边沿。“现仅存的无师自通的‘布金’只剩80多岁的彭八英了。”记者了解到,目前以传承方式能将巫调较完整唱下来的就剩唐远明和黄兰芬了。
上世纪80年代,凌云对七十二巫调进行一次大抢救,然而“只收集到12个曲调,近60个曲调无法完整收集记录”。唐远明担心,如果有一天像她这样的老歌师不在了,那将意味着大部分壮族巫调要失传。
说起巫调,不能不提到第六代传承人黄兰芬。作为前县文化馆馆长的黄兰芬也有50多岁了,自小跟随母亲上山打柴的她,常听到母亲哼些旋律优美的曲调,时而抒情奔放,时而忧愁伤感。“虽然听不懂她唱些什么,但我从小就喜欢听。”母亲唱的这些曲调在小兰芬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聪明乖巧的小兰芬芳12岁就能唱20多个曲调了。
1983年,黄兰芬被选入首届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学习。当着众多音乐家、艺术家的面,黄兰芬一口气唱了二三十个曲调,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专家:凌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歌调?由此,凌云七十二巫进入民歌研究者的视野。
“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把凌云壮族巫调挖掘整理出来。想归想,行动起来真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呀。”黄兰芬在回忆起20多年的漫漫抢救巫调之路时,仍感慨不已。
作为巫调传人,唐远明、黄兰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深入民间,走访尚存的“布金”。最初,“布金”们都是谈“巫”色变,拒绝合作。她们没有气馁,三番五次上门求教,感动了部分老人,开始配合她们的工作。最困难是缺少经费,黄兰芬为了将抢救工作维持下去,只能向信用社申请贷款。“多亏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做我的贷款担保人,巫调抢救工作才得以继续下去。”黄兰芬说着两眼湿润起来。
在凌云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黄兰芬、唐远明搜集了大量故事、传说、图文和实物资料。以此为据,采用原音调古壮字、拼音壮字、国际音标和意译等科学方法进行整理,于2009年出版了多达84万字、内容丰富得令人惊叹的《凌云泗城壮族巫调》一书。“保持了壮族巫调的原来风貌和韵味,终于使千百年口耳相传的泗城壮族巫调变成了文字资料,给人类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壮族巫文化研究范本。”壮族民间艺术研究专家范西姆对此做出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