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七年六月二十二日,也就是1881年7月17日,这一天的傍晚,一声啼哭打破了恭城孔庙的宁静。在孔庙东侧的恭城县署里,一个新生命诞生了。这个小生命在辛亥革命后成长为叱咤中国政坛、学界的风云人物,他的名字叫马君武。
初到桂林求学
1885年,在恭城生活了四年的马君武离开恭城,随父亲前往平南,一年后,马君武来到桂林。在这座拥有甲天下山水的美丽山城,马君武开始了他勤苦读书的求学之路。
桂林文史专家周开保说:“马君武是在1886年,也就是清光绪十二年来到桂林的,此时的大清帝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已经逐渐走向衰亡。马君武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来到了桂林。”
在16岁以前,马君武先后在桂林的盐道街、大白果巷、车井巷、通泉巷、五美塘等处私塾求学。这几处地名有的今天还在使用,大致范围就是今天的桂林百货大楼、五美路、崇善路,乃至西门桥头附近等地方。1887年,马君武在桂林盐道街关帝庙私塾,跟随汤荫翘先生读书。
周开保说:“马君武机敏聪慧,深得老师的喜爱。有一次汤荫翘老师提出上联:鸡唱午,马君武不假思索,马上对了‘鸟鸣春’。汤荫翘表示了极大的赞赏。”
父亲病死任上
马君武跟随汤荫翘先生读了两年书,他的父亲马衡臣那时从平南返回桂林,就职恭城县署,每个月收入30元,可以维持一家包括男女仆役在内的十几口人的开销。可惜好景不长,1889年,马衡臣改到马平任职,也就是今天的柳州市柳江县,一年时间不到,就病死在马平任上,那时,马君武还不满9岁。
后来马君武曾回忆:“祖母和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一家都慌张无主。我们这一家是吃在口里,穿在身上的,一点储积都没有,眼前的丧事就办不下来。”
好在有外舅祖陈允庵的帮忙,丧事总算办下来了,不过这个家庭的月收入也从30元锐减到5、6元,家庭也四分五裂了,母亲带着弟妹住回了外家,马君武跟随祖母住进了大白果巷的伍家,伍家老太太是祖母的义姐。在伍家,马君武改从伍氏家塾的赵健卿先生读书。这一年,马君武9岁,跟着祖母学看了《聊斋志异》《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几部小说。一年后,马君武跟随祖母迁居到车井巷李九叔家,并从秀才出身的李九叔先生读书,李九叔是祖母义姊的儿子。马君武就在这样窘迫的生活中艰难求学,不得已,母亲把马君武领回到身边抚养。
周开保说:“他母亲虽然不是大家闺秀,但也识文断字,是有文化修养的人,所以她把马君武接回到自己的旁边,可以监督他背背课文,习点帖子。”
堕落与悔改的一年
1892年,马君武改从设馆于通泉巷的廖先生读书,并和母亲以及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一起生活。这一年的艰难生活给童年的马君武留下了深刻印象。“桂林的物价当时虽然很低,但是五块钱一个月,如何能维持大小五个人的生活?于是母亲除了照顾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之外,要向裁缝店领衣服来缝衣边,又向爆竹店领爆竹来插引线。我和大妹年纪稍长,每天有许多时候帮母亲缝衣边,插爆竹引线。母子五人吃一碟咸菜送饭,午后吃剩下的,晚饭再吃。”
这一年的读书生活同样也给马君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弟妹识字是母亲教的,把我送往通泉巷廖先生处读书,每天所读的书,晚上要背给母亲听。那时我11岁,读的是《书经》和《唐诗》。母亲在一个油灯下,一面缝衣服,一面监督我读书。旁边放有一条很粗的竹板子,背错了一个字,头上至少挨一板。我记得挨打最多的,是背《书经》中的《盘庚》和《唐诗》中李白的《蜀道难》。”
1893年,在马君武的读书生涯中被称为“堕落与悔改”的一年。这一年,马君武的舅父诸嵩生从陆川县回来,改任阳朔县幕宾,于是,诸嵩生将马君武带往阳朔县衙,从戴毓驯先生读书。除了经书之外,诸嵩生公事之余还教马君武看《雍正上谕》《东华录》《大清律例》等书,又教马君武抄写许多的例案、公文,就是想盼马君武早日成才。不过,这些枯燥的“刑钱”之学对于一个仅有12岁的孩子来说,自然是毫无趣味的,所以,马君武常常趁舅父离开公事房后,一个人偷偷去跑山。他舅舅管不住,就把他送回他母亲身边。他母亲把他狠狠打了一顿。
根据马君武的说法:“这一次所挨的打,恐怕是这一世最厉害的罢。遍体都是伤痕,几天睡在床上不能行动。大妹和二弟年纪虽小,都来说些话安慰我。大妹说:‘哥哥学好罢,这样使母亲怄气,成什么话?’我听了这些话愈加流泪,此时便下了一个很坚定的决心,就是‘拼命读书’和‘立志做人’。”
全新的人生之路
1894年,13岁的马君武就读于张家学馆,从伍连城先生读书,学馆位于西门五美塘附近。这一年,马君武已经能做整篇的八股文章,又把父亲遗留下来的书通通读完了,每天上学、放学路上也都拿着书一边走,一边读,和上一年相比,就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1895年,马君武来到外舅祖陈允庵府中,跟从两个表舅读书,陈府有“怡楼”,藏书颇丰,马君武尽得阅览,学问大增。这一年,马君武结识了原台湾巡抚、“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就在马君武勤奋求学的几年里,家庭连续发生惨痛变故。二妹二弟先后夭折,祖母也在去南宁探亲转回桂林途中,于平南大勇滩翻船遇难。
1896年,马君武结识了康有为的弟子况晴皋、龙伯纯,并经常请教学问。1897年,康有为第二次到桂林讲学,马君武前往聆听,从此知道了新学与旧学之别,并对自己今后的读书做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更新国是,变法图强。广西巡抚黄槐森遵旨在文昌门外设立广西体用学堂。这时的马君武受时代风潮的影响,又因为祖籍湖北蒲圻,不能在广西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他毅然投考广西体用学堂。1899年,马君武入广西体用学堂就读,以中学为重,兼习算学与英文。1900年,马君武因为在日记中评论朝政得失,颂扬戊戌变法英雄,被视为“犯上违禁”,开除了学籍。这一年,马君武和同学邓家彦、秦嗣宗等人乘船东下梧州,转赴香港。很快,马君武又前往新加坡,拜谒了流亡在那里的康有为。同年11月,马君武前往广州,进入丕崇书院学习法语。就这样,马君武在桂林山城的求学之路结束了。1901年冬,马君武赴日本留学,在那里,马君武结识了孙中山。从此,马君武开始了他全新的人生之路。(秦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