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文化•板路>文化轨迹>正文

曾经繁华的泥湾街

来源:桂林晚报2015年6月8日 17:09【评论0条】字号:T|T

  在桂林,有许多老街景已经消失,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以至于当它们的旧时容颜出现在老照片中的时候,晚生后辈们都难以辨认。铜驼荆棘,不过弹指一挥间,比如东洲泥湾街,它的繁盛也不过是70年前的事情。

  走过当年漓江上的浮桥,向左转弯,沿着漓江东岸有两条街道,一为泥湾前街,即今之临江上里,一为泥湾后街即今之东江路。是上世纪初,解放桥到伏波山段漓江两岸的风光,拍摄者所站的角度,就是漓江东岸的泥湾街,照片的主景虽是漓江西岸,但从画面下方东岸建筑精致的墙脊房顶,我们不难看出,它与对岸有着同样的建筑密度和富庶程度。

  清人马良在《云谷琐录》中的记叙印证了这一点:“初余侍祖经营生理顺遂,嘉庆十五年复在对河开行生理,因见漓江两岸居人稠密,江有浮桥以通行旅,往来者日千万人,实为冠盖通衢,负贩要道”。

  泥湾后街在解放前颇有名气,是当时桂林水面行业的经营中心。早在清末时期开始发展,清朝以后至民国十年逐渐兴盛起来,向为失意官僚,殷商富户所居,屋宇建筑坚固,地方清静幽雅,前有漓江,后有普陀山、月牙山,亦城亦乡,风景宜人。

  旧时交通不发达,桂林市进出口各种物资均赖抚河(漓江旧称)木船人力撑运。将各种土产运往平乐、梧州、南宁等地销售,船卸货后,就地运回民生日用品供应本市。桂林市是桂北八县土特产的集散地,整个购销任务全属于水面行业,大部分的经营任务又落在后街行各店的肩上,因而这条街业务成行,故被命名为后街行,成为水面业中心。每天码头上起卸货物络绎不绝。

  这条街的旧貌是老式的建筑,街面全部铺着青石板,家家有砖墙,街长千余米,宽有五米余。全街各店建筑宽敞且深,户户有封火墙,一楼一底,楼上囤货,楼下营业,家家都有三、五进深,每进皆有天井,天井两旁有大瓦缸养金鱼,四周栽花卉盆景,空气清爽,环境幽美。店门一律日字型,面朝漓江,后面则是刘家园。家家后进有晒台,抬头能望见普陀山、月牙山。每逢节日,后街行都非常热闹,特别是岁尾年头,家家争放爆竹,往往硝烟迷街,行人驻足。

  这条街的全盛时期要算整个抗战时期,远在孙中山先生北伐之后,桂林人口逐渐增加,民生必需品也跟着增长,各店的生意也就逐步欣欣向荣,老的商店虽有所没落,新的商店应时而生。由于前方失利,江浙一带的官商都来桂林定居,一时人口骤增,需求供应增大,各种物资非常畅销,只要买得来,不愁无利润。

  抗战初期就有六七家新开张的商店,如恒胜生、志义和、福泰和、志成庄、三泰庄、信孚等,货如轮转,生意非常兴旺。尔后战祸逼近西南,沦陷区疏散来的物资,急需后方来购运,致使桂林整个商业进入黄金时代,陡然致富的人为数不少,所谓发国难财,此其时也。可是好景不长,福祸互相连,1944年秋天日军攻打桂林城,守城司令韦云淞执行焦土抗战策略,日寇未至先把房屋烧毁,泥湾后街行全部毁于兵燹,以后这条繁盛的街道,从此一蹶不振。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