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 (蒋人轲 唐琳春 文/摄) 从灌阳县城出发,沿着江畔蜿蜒的公路,行走5公里左右便来到了灌阳镇仁义村唐家屯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庄。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几栋新式的农家别墅,登上高楼,俯瞰整个村庄的全貌,但见四周高楼环绕下的古村落,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古建筑群纵横交错。悠深的古巷中似有人影走动,屋顶时有炊烟升起,田野上一群群鸭子追逐嬉戏,在夕阳的映照下,屯中古韵体现无余!
据村中知情人介绍,该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灌阳县文市镇昭仪村举人唐世宾离任四川渠县知县回乡后择居于此,始成村落,迄今已有400余年。该村自立村以来,村民重视村落长远规划,顺应地理,尊重自然,讲究环境风水,注重功能布局,古建筑形制、结构博纳众长;古民居规模宏大,释、道、儒三教包容共存,私塾、武馆并茂,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古村落。
- 保存完好的古井
- 鹅卵石“钉子”路
- 古色古香的木窗
- 古字古画共存的古墙
- 破旧的古民居大门
- 夕阳下的古村落全貌
再往村庄深处走去,只见村中古祠堂正门的对联“池如新月堤如带 山似屏风水似城”,这也许是该村景观的真实写照。该村落古建筑按坐西朝东设计,村口正前方设有一月牙形池塘——— 井塘,村正前方(200米处)南北两个小山岗(峦山凸和台上)间筑起一道高、宽约3米,长近200米,形似明代以前官袍上的玉带的弧形风水堤,从而使村落的地形由倒“U”变为长“O”形。村四周远山环抱,水绕全村,信手可掬。村落最初以祠堂为中心,以“双井字”巷道(四纵四横)将全村规划为二十五方块,每个方块为一宗建房用地,每宗地为一个独院但不单独设围墙。祠堂外二十四宗建房用地平分给六个房头(全村分为六大房每房四宗用地),在村落四角主道口设立门楼。
我们沿着年久失修的石头“钉子”路,细细探访,当年的6处古门楼多已不见,只剩下脚下的几块长条麻石上依稀可见当年大门的痕迹。村中的道路大多为青石板和五色鹅卵石“钉子”路,民居有的虽然破旧,但原汁原味,古韵犹存。破败的房子,爬满藤蔓的石墙,形态各异的木窗,在保存完好的古宅中还可见精雕细琢的木雕画。这里的建筑毁的毁,塌的塌,许多有价值的文物所剩无几。村中依照“四纵四横”而建的古宅,却井然有序,依稀还是当年的模样。
古宅、古巷、古井、古墙及墙上的古画、古木雕,只有走进这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耄耋老人居住的旧房子中,方能领悟到其中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