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文化•板路>文化轨迹>正文

沙子古街:唐朝驿道古韵犹存

来源:桂林日报2015年3月26日 01:35【评论0条】字号:T|T

  桂林日报讯(记者 蒋伟华 通讯员 陶彩忠 文/摄)平乐县沙子镇是建于唐朝的古镇,镇上的一条古街曾是交通驿道。虽然历经沧桑,但街上的七层老当铺、百年老理发店、百间老门面依然存在,老街的人们还在努力维护着昔日的繁荣。近日,记者走进这条古街,感受了一番唐朝遗风。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6/U12534P1402DT20150326013735.jpg古街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6/U12534P1402DT20150326013735_1.jpg古街上的建筑物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6/U12534P1402DT20150326013737.jpg七层的当铺见证了旧时沙子古街的繁华。
 

  曾是重要交通驿道

  史料记载,沙子镇建于唐朝。早在唐朝初年,沙子镇已经是茶江河畔最为繁荣的集镇。因湘桂驿道从这里经过,邻茶江畔,水道交通便利,这里成为连接湘桂粤,沟通桂北与桂中的交通枢纽,也成为了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地方。沙子石板街至今还保存有唐驿道。

  唐驿道是一条大青石铺成的石板街,长1.8公里,宽约3米。走进老街,只见街道中间由大小相当的长方石板横向铺设,街道两边则由条形石板纵向铺设,护住主街路面,形成石板街的“主道单元”。然后再向两旁扩展,形成“路肩”。整个路面石板做工讲究,规整有序,这在桂北众多古石板街道中不多见。当地人自豪地说:“这样的路在古代可以称得上是‘高速公路’了。”

  漫步沙子古石板街,街道上两排民居铺面古香古色,街上的老房子以二层小阁楼为主,一楼用来做商铺、二楼住宿,二楼设有阳台和护栏,显得小巧而精致,一些“大药房”、“理发店”和古商号招牌随处可见。偶尔有摩托车飞驰而过,才让人感觉到现代气息。

  由于古街毗邻茶江,沿江街道的一个单元就有一道用于防洪防盗的拱形闸门。闸门往下有石阶通向茶江码头。古时茶江水运发达,当地商人将大宗的物品由水路转入桂江,再由桂江运载到梧州、广州直至出海。同时,也把广东的食盐、布匹和各种小商品运到沙子上岸,再通过陆路运往湖南等地。但解放后,老街开始冷清了下来,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公路的开通,沙子古街的繁荣慢慢消退。

  见证繁华的老店铺

  沙子古街曾经到底如何繁华,看看街上全县最高大的古建筑——— 七层当铺就知道了。记者来到沙子街,站在沙子大桥西头,远远地就看到那座古楼。走近一看,楼高10多米,占地约200平方米。细数了一下,楼分7层,用大条石和青砖砌成,每层不同方向都留有对外的射击孔。整体看上去甚是雄伟。

  “这座房子是清朝光绪年间建的。”街上的居民告诉记者,它已有上百年历史,虽然年久失修,仍然屹立在街上,是一道难得的风景,也是目前全县最高大的古建筑。

  街上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楼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上世纪60年代当民兵时,他经常到房顶放哨,所以对里面情况很熟悉。他说,在一楼的大房间里有三根大砖柱,直达楼顶;以前有螺旋形楼梯,还有梯形货架,都可以通到第五层;从二楼往上,楼层都是由木板铺成,到了五楼后,要继续上楼只能通过梯子从一个方形小孔钻上去。

  解放后,原沙子粮所曾用此楼作仓库。上世纪70年代,梯子被锯掉了,从此几乎没人再上去过。

  他说,当铺开设于清光绪初年,最初名叫“仁义饷押”,后 改 名 为 “ 义 安押”,由当时沙子街比较富裕的余富盛、德合堂等老板开设,共有8个股东。老板曾雇用8名广东籍的伙计掌管业务。

  老人介绍,当时恭城、阳朔部分乡镇及平乐沙子附近群众在青黄不接或急需用钱时,就将家里值钱的首饰、农具、家具等拿到这里当些现钱,以度过困难时期。

  后来时局动荡,当铺几经转手,生意逐渐下滑。

  “一个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当铺呢?”记者问。当地的干部告诉记者,沙子是个千年古镇,早在唐代就十分繁华,周边县以及广东、湖南等地的商贾和百姓通过茶江、桂江来到古镇,圩日时客商云集。余富盛也是广东人,他正是看中了沙子优越的地理位置才投资开当铺的,可以说这个当铺也是沙子经济曾经繁荣的见证。

  2006年,电视连续剧《五月的鲜花》、《石达开》剧组就看中了古当铺一带的景观,在这里拍了好几场戏。

  除了当铺,平乐沙子古镇的石板街上还有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理发店。西洋镜、理发椅……店里至今还保留着沿用了百年的理发用品,实在少见。

  理发店名为“沙子理发社”。店内约20平方米,很有些历史的房间墙壁有些斑驳,里面的设备也有些陈旧。

  正在给客人理发的60岁的林运生师傅告诉记者,他是这个理发店的第四代传人,理发店虽然换了几个地方,但这些理发设备却一直保存了下来,而且沿用至今。

  “你看看这块镜子……”在他的指点下,记者留意到,理发用的几块镜子明显与现在普通镜子不一样,镜子长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四边都用木边镶了起来。林师傅说,这些镜子是清末时买回来的,那时叫西洋镜,在镇上开店时就用,一直沿用到现在。

  除了镜子,客人坐的椅子也有些历史了。他说,原来有张百年老椅子,后来搬给别人开理发店去了。

  记者发现,来这里理发的人不少,收费是每人6元。“有时也有外国人来。”林师傅说,有的导游会带外国人来,他们一般来刮胡须。说到这里他有些自豪。

  街上的老人告诉记者,由于手艺不错,过去这个老店生意很红火。如今,新潮的理发店层出不穷,这个老店依然屹立在街上,显示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种植几十棵榕树保护古街

  记者来到古街毗邻茶江的堤岸上,看到堤岸上每隔几十米就有一棵榕树,共有几十棵,它们都长得非常茂盛粗壮,大的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树冠高的有10多米,远远看去郁郁葱葱,把整条堤岸都掩盖了起来。

  “多亏了这些树,否则不知道堤坝要修多少次……”古街的居民告诉记者,因为石板街与茶江相邻,以前每年都受到洪水的威胁。每年涨水都会淹到街上。几十年前,村里的老人组织青年到茶江堤岸种树,经过大家的努力,种了上百棵榕树。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当年的小树苗长成了大树。因为榕树根系发达,十分有利于水土保持,“不但是风景,还是天然防洪堤。”居民们说。有了这些大树,近20年来,涨水一般冲不坏堤坝,也淹不到石板街了。

  居民们表示,老街是他们永远的记忆,所以不管怎么样,都会尽量保护好这条街上的事物,希望有一天能开发成旅游景点,让老街再繁华起来。

  规整的石板路在唐朝算得上是“高速公路”。

  街上还有不少老字号。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