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今报讯(记者 韦巍)当太极遇见古琴,是怎样一种风雅和神韵?上周六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雅集活动在柳州市举行,来自柳州文化艺术界的数十名观众现场见识了这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集。
夏日午后,柳州河东的蜡烛山蝉鸣悠悠,山下茶舍里清雅幽静,众多闻讯而来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静静等待这一场传统文化盛宴的开启。现场,“太极遇见古琴”的主题背景上,太极拳与古琴的元素让众人心怀期待。
3时许,在主持人的邀请下,这场传统文化雅集的主角登场。一身黑色太极服的特邀嘉宾刘少华在热烈的掌声里谦逊地给大家作揖,然后在古琴桌前坐了下来。
刘少华老师特意从桂林带来了一张古琴,准备给大家演示古琴的玄妙之音。雅集活动上,他首先给大家讲述自己习琴多年的感悟和体会。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于琴道我只是个初学者。”刘说,从2007年学琴始,他就对古琴情有独钟,首先是被琴的古朴高雅所折服。第一次遇见古琴,那是在2007年的春节期间,当时刘在北欧芬兰生活,以传授中国太极为生,在首都赫尔辛基一场由芬兰人主办的中国春节文化活动上,刘被邀请参加个人太极表演,临场时发现没有带音乐,正好活动上有一个古琴表演的节目,刘就请求与古琴演奏者联合演出。在表演过程中,刘少华内心受到琴音强烈持久的震撼,太极拳与古琴珠联璧合,一时如龙归海,一时又如鹤冲天,琴与拳肆意挥洒,全场都被这洋溢着浓郁中国古风的节目所征服,鸦雀无声。
那一场表演下来,刘决意要学古琴:“迎风抖雪为一琴,不畏酷寒求一师。若得半曲心头在,不枉今生修来生。”于是便开始了习琴之路,这就是“太极遇见古琴”的开始。
人只要想学一样东西,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当时刘少华已经接近知天命之年,但是他感觉古琴正是自己急需修养的一门技艺,有了琴音的衬托,武术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刘先是拜北京古琴大师杨青早期嫡传弟子高鹤然为师,后又师从古琴大师成公亮弟子、福建古琴协会主席张俊波老师,进一步探寻泠泠七弦的玄妙。为了学琴,他不断往返于芬兰与中国之间,因为全情投入,刻苦练习,加上勤于思考和感悟,恰当地融入自己的太极之法,几年下来,刘少华已经弹得了一手好琴,并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
- 老练的拳法
- 刘少华操琴
- 刘少华在古琴伴奏下演示太极拳路
- 柳州至柔国乐工作室表演琴曲《关山月》
- 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观赏古琴与太极表演
回国以后,刘开始在家乡桂林授琴,并与当地古琴界有颇多往来。
“一个人怎样去选择学琴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因为古琴不是为了娱乐别人而生的,它在古时候首先是一种法器和道器,然后才是乐器,它是自我精神表现于器物中的一种内心情感的由衷表达。”刘少华说,操练古琴必须是身心合一,人琴合一。古琴指法重气,且形神兼备。这如同太极拳之心法,预左先右,预右先左,往复有折叠,轻重有快慢,缓急有强弱,刚柔相济,浑沌中大气磅礴,含蓄中绵里藏针,如入无我之境,尽显纯净的心灵之音。
雅集活动上,刘少华为观众表演了古琴曲《阳关三叠》,在优雅深邃的琴曲中,大家全都凝神静气,陷入深深的思绪中。正如刘少华所说,在当下躁动的年代里,不管是兼济天下的“达者”,还是平凡的“布衣”,都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抗拒世俗的纷扰。而琴能通道,道则通幽,在悠悠的琴声中,每个人都会找到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近年,柳州越来越多的受传统文化影响开始习琴,当天的雅集活动,不少古琴爱好者慕名而来与刘少华交流,请教各种习琴的困惑。
柳州的国乐文化推广人杨至柔老师也应邀带来她的国乐团队,尽地主之谊,现场演奏了一曲《关山月》,乐曲创造性的编配相当精妙,古琴与尺八、陶笛、埙等乐器合奏,茶馆内顿时古风盎然,营造出一种素雅的氛围。
雅集活动的最后是太极与古琴的对话,刘少华的弟子奏起琴曲《仙翁操》,刘则耍起他练习了大半生的太极拳。琴音袅袅,拳声呼呼,二者对话,时而迅如疾风,时而缓似流水,一套拳路下来,观众大呼不过瘾,强烈要求返场。最后,经典古琴曲《酒狂》响起,雅集活动在观众恋恋不舍的情绪中结束。
高山流水有知音,当天参加雅集活动的柳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刘沛盛颇带诗意地点评此次活动:太极遇古琴,流水觅知音;古城遇古风,古韵静修身。琴声、茶香浸润了炎热之夏,给内心留下了悠远的回响。
刘少华,字剑啸,陈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八岁随家父学习杨式太极拳,十岁学习形意拳,后师从大师马虹学陈式太极拳。1993年代表广西参加国家民间传统武术表演赛获陈式太极拳剑项目金牌,1993起开始担任广西各类武术裁判,是广西武术一级拳师、气功师、二级裁判。2002年应邀前往芬兰教授太极拳,成立桂林-芬兰太极拳协会,并多次组织桂林-芬兰太极拳交流活动。2015年5月应邀参加深圳文博会举办名家讲座“太极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