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图说•桂视界>社会视界>正文

一群年轻人的传承壮文化之路:壮字·壮志

来源:广西日报2015年5月5日 10:41【评论0条】字号:T|T

  广西日报讯(记者 林雪娜)照片上,一对留守儿童站在空旷的山上,背后是姐弟俩祖祖辈辈生存的传统村寨,他们的目光或凝视镜头或眺望远方,充满期盼与向往。照片右上角,标注一个大大的方块壮字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05/U12535P1402DT20150505103155.jpg上图壮字为“兄”之意,图文释义:可交心,即兄弟。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05/U12535P1402DT20150505103159.jpg上图壮字为“孤”之意,图文释义:留守儿童的期盼。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05/U12535P1402DT20150505103207.jpg上图壮字为“坐”之意,图文释义:安坐老屋,盼儿早归来。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505/U12535P1402DT20150505103216.jpg上图壮字为“情”之意,图文释义:爱情,紧紧相依。
 

  这是近期南宁一个公益海报展展示的照片。展出的10组创意设计海报取材于桂西北一个壮族村落。随着年轻人倾巢外出和老人陆续离世,这个曾远近闻名的传统壮寨正逐渐成为“空壳村”。一群民族文化青年志愿者经过几天采集,制作了微信专题、公益海报展公告《谁能告诉我,如何延续壮族的生命?》,引来不少点击率,引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关注——

  缘起

  一份乡愁

  “人的一生有三次去世。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走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走了。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还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的走了。”海报策划人、“80后”广告设计师黄清穗讲述创作初衷时,引用了曾流行于网络的这一段话。身为壮族人的他,出生于桂西北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小时候,他常听奶奶用壮话跟他们讲述代代相传的民俗故事。在已经鲜有民族文化痕迹的村寨里,奶奶口中的故事就是他记忆里的壮族文化。

  后来,家里从村寨搬迁到城里,他就很少回去。奶奶的离去,唤起他对壮文化的情怀。回望老人历经沧桑的一生,带着那一口壮语和未能诉尽的村寨人事、文化习俗,就这么远去。他想着要做点什么,使本民族文化还能让后代记挂起曾经的模样。

  成为广西艺术学院外聘教师后,他结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热爱民族文化的同行,平时一起为授课做些文化研究。在调研中,他们发现当前壮文化流失现象不容乐观,很多元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生活变迁不断流逝。于是,他们组建了一个壮族文化生态研究团队——壮志。这组公益海报便是他们一次新尝试的创意作品,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壮族文化。

  创意

  古寨情怀

  打听到隆林各族自治县金钟山乡平流村的古壮寨保存有较为完整和古朴的壮文化元素,他们决定对壮寨的生态现状进行考察,通过摄影和设计的手法,以海报形式扩大壮文化知名度。

  怎样的创作才能摆脱人们常用的模式呢?他们想到了古壮字。在黄清穗看来,文字是一个民族的内在特质和文化承载物,积淀着壮族人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明。他们设想采集古寨原生态的人像和场景,把古壮字与图像融为一体,让画面充满故事艺术感,以此阐述壮文化的生态与变迁。

  为了更好地诠释壮文化,他们咨询了壮文化研究专家,并从2010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方块壮字研究》和2012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古壮字字典》中选取了10个有鲜明特征的古壮字。揣着第一手资料,扛上摄影器材行当,带着一股激情,阳春三月,一行5人便兴冲冲上路了。

  在崎岖山路行进9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了这个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平流壮寨。壮寨像一位年迈的老者,安静坐落在桂、黔、滇三省交界处。在黄清穗眼里,“他历经世间的沧桑,依然保存着初心;他一生子孙满堂,却没有多少人回望。我偷偷看了他一眼,他很宁静,安详地躺在摇椅上,在做一场梦”。

  养于深闺的壮族古寨,仍保存有壮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跟村支书表明来意后,老支书热情地把他们安顿在自家木楼住下。一个晚上,和支书了解村寨人事后,他们决定以村民的日常习俗为拍摄对象。

  次日天空飘起毛毛雨,使得坑洼的山路泥泞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到村子里转悠踩点。通过现场考察,场景确定下来了,但人物却令他们犯愁:这个时候正值村民过完春节外出打工,全寨40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就有300多人,寨子几乎成了“空壳”。老支书好不容易物色到了几组人选。其中一位小伙子今年17岁,第二天就要前往广东打工。穿上本民族服饰有点别扭的他,靠在老屋木梯前沉思不语。那染红色的“杀马特”发型与传统老屋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把这一场景记录下来,透过镜头,可见一种时代的交替。

  当要拍摄一组表达爱情的照片时,他们刚好碰上去年在外打工回来盖新房的一对年轻夫妇。男子是本村人,女子是同乡,都在广东打工,通过QQ在网上认识恋爱。穿上老一辈留存的民族服饰,站在油菜花田里。透过镜头发现:爱,让他俩紧紧相依……

  传承

  现代途径

  当一组组照片拍摄完毕,他们的内心增添了几许惆怅与力量。归途中,看着渐行渐远的古寨,黄清穗耳边响起村民罗大叔的一句话:“我们家明年也要在山下盖新房啦!你下次来可能见不到这老房子啰!”这让他想到一个现实问题:古寨建筑在时代大潮流下可能若干年后便不复存在,而他们能做的是什么。然而,“担忧没用,能做的只能是加强关注,引起共鸣。”

  与古寨相似的是,在现代社会日益向前发展的今天,许多民族文化元素由于不适应当代生活的需要而逐渐被人们所抛弃或遗忘。人们不断唱响挽歌,挽不回顺应时代潮流的步伐。在黄清穗看来,现代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排斥现代化。不是社会抛弃了传统,而是我们没有把传统融入现代。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应该是封闭的,应该是开放的。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现在的壮族人已经没有多少人认识本民族的文字,“你若强加于人学习,可能没人乐意。”但是,通过现代化的拍摄设计手段,将古壮字魅力以全新表现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种创意呈现,吸引了人们对壮文化的兴趣。他们将设计出的作品制作成微信专题,引来不少点击率。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创新的设计,使不少人转载的同时,不约而同前往偏处一隅的小场馆观看。公益海报展出当天,来了不少观众,都是从微信一看到信息就来一睹真图的。一位观众告诉记者,他起初不知道古壮字是什么,原来这么美,更让人透过这些文图了解到文化的内涵。比如那哥俩坐在山头聊天,是一个“必”字,就是“兄”的意思,图解“可交心,即兄弟”,原来古文字内涵这么深,很受启发。

  谁说传承文化只能传承些器物?我们需要民族文化,不仅是其特色的元素,更是其内涵,是现代社会仍然需要的处世哲学、精神信仰与思维方式。黄清穗认为,壮族的美,体现在自然和生态上,那是一种崇尚自然、万物有灵的精神追求。他们在创作中,便是融入了这种情感与思想,才激发出人们认同的设计灵感。

  从探寻、挖掘、搜集、研究民族文化的“打地基”,再到用创意元素和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的“搬砖头”,最后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唱山歌”:通过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抛砖引玉,燃起人们对壮文化的喜好与希望。他们用创意传承的方式,激发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关注,而要真正达到有效传承的目的,就需要激发更多行业生产出本民族饱含文化内涵的民族品牌,让民族传统融入人们现代化的生活,用民族文化的精髓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他们做的,是探讨一种前行的力量。我们要做的,还有更多更多……

  (本文配图由壮志团队提供)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